Oct 21~24, 2023【晚秋の贅沢な山旅 PART①】從名古屋搭車至長野|在北阿爾卑斯山麓的文藝小鎮信濃大町散步、品嚐美味的炸豬排定食和咖啡

今天是這趟四天三夜秋季山旅的第二天,昨天在信濃大町悠閒度過了半天,今天終於要進入黑部峽谷山區了。原本是預計早上6點15分,要從信濃大町車站前,乘坐第一班巴士前往扇沢,但是旅館客房太溫暖,不小心睡過頭,等到自然醒時,看了手機已經早上6點了。
這時就算再怎麼快速收拾背包衝到車站也趕不上6點15分的巴士了。雖然還有下一班巴士可以搭,但是今天的路程有點遠,得走上20公里,加上紅葉季節,如果太晚抵達露營場,可能會找不到位置紮營,所以我想還是儘早出發比較好。幸好車站前有計程車可以利用,只是必須多花幾千塊日幣消災就是了。
在觀光季節,最早一班由扇沢開往黒部ダム(黑部水壩)的巴士是早上7點30分發車,所以只要需抓個50分鐘的乘車跟買票時間,大概早上6點40分左右,從大町車站前搭上計程車就沒問題了。
洗漱完畢,整理好背包後,將房間鑰匙放回櫃檯前籃子裡,然後走路到車站前,叫一輛計程車前往扇沢(車資大約8000日幣上下)。走在路上可以看見遠處三千公尺級的高山,都已經覆上了新雪,預告著今年的雪季即將到來。
早上7點左右抵達扇沢,買了一張前往黑部水壩的單程電氣巴士車票(1,800日幣),然後將登山計畫書投遞進箱子裡,走上二樓排隊等待搭車。果然不愧是紅葉季節,車站二樓裡面,整整四排的排隊區,已經排滿了登山客和觀光客。
扇沢其實就是立山黑部阿爾卑斯路線的長野側起點,是觀光客很喜歡造訪的地方,只是一般觀光客不會曉得,站在黑部水壩頂部欣賞放水時,在那日本規模第一的水壩後方溪谷深處,竟然隱藏著一條少為人知的登山步道。
雖然排隊人潮很多,但是早上7點半準時檢票上車,群眾也非常有秩序和效率的往前進,似乎連一點時間也沒有耽誤到就準時發車了,日本人做事真是太有效率。不久後,巴士就進入隧道之中,大約10幾分鐘的乘車時間,很快就抵達黒部水壩,這裡海拔1470公尺。
黑部水壩也稱為「黑四(くろよん)」,因為附近有一處「黑部川第四發電所」。下車後沿著指示往「下之廊下」的方向前進。因為幾年前的夏天已經有來造訪過黑部水壩,所以今天沒有特地走到水壩上方賞景,而是直接朝向今天健行的目的地「下之廊下」前進。
同時間,有為數不少的登山者也走往同樣的方向,裡面有和我一樣獨行的,也有不少是嚮導帶隊的。因為今天要走的這個路線,幾乎每年都會發生死亡事故,所以放眼所及,每個人的頭上都戴著頭盔,只有我連做做樣子的毛帽都沒戴,應該直接就被識破是外國人。
其實也不是刻意不戴頭盔,而是覺得沒太大的必要,畢竟這條登山道上,危險路段距離河谷的高度,少說數十公尺,如果不慎掉下去了,有沒有戴頭盔結局應該也差不了多少。
黑部有一句著名的話叫做「黒部に怪我無し」,意思是說黑部峽谷這個地區沒有受傷這件事,要不就是沒事、要不就是死亡。
雖然個人覺得這句話有點言過其實,但大致上也可以這麼說吧!畢竟這條登山道與溪谷河床的高度落差達,大多都在數十至上百公尺。若不慎掉下去,可不是簡單的受傷,而是會直接一命嗚呼,所以欣賞美景時也不可掉以輕心。
聳立在日本北陸中部地方的北阿爾卑斯山脈,中間被黑部川劈成兩半,西側是「立山連峰」與「剱岳」,東側是「白馬三山」和「後立山連峰」。
黑部川峽谷,兩岸是3000公尺級的高山,與溪谷的高度落差將近1500米。發源自鷲羽岳的黑部川,流經三個峽谷,分別是「奥ノ廊下」、「上ノ廊下」、「下ノ廊下」。
「上ノ廊下」是指從黑部湖向上游的區域,而從藥師沢山屋到黑部河最上游的區域,則被稱為「奥ノ廊下」,這兩者由於被黑部水壩給截斷,已經不復峽谷景觀,現在是只有具備朔溪經驗的登山者或釣客才會去的路線,但是「下ノ廊下」目前仍保持著黑部峽谷之父「冠松次郎」先生,當初所目睹的那般絕景。
一般來說「下ノ廊下」指的是從黑部水壩沿著黑部川一直延伸到仙人谷水壩的的路線,是早期為了進行電力開發的調查目的而在黑部川左岸的陡峭岩壁上強行開鑿出來的道路。
儘管在昭和4年就已經初步完成道路的開闢,但是在冠松次郎的著作中有提到,像現在這樣拓寬登山道路,則是從昭和32年左右才開始。後來隨著黑部水壩完工,這條道路就失去了作用,不過關西電力公司至今仍一直出錢維護著這條步道,也讓這裡成為僅限小眾登山者才知道的樂園。
對黑部水壩的開拓故事有興趣的,可以去網路上找「黒部の太陽」,這部由富士電視台製作並於2009年播出的電視劇。主要演員有香取慎吾、勝地涼、小林薰、志田未來、深田恭子。該劇是富士電視台台慶50週年的紀念劇,講述了昭和30年代一羣建築工人挑戰大町隧道、黑部水壩這一艱難工程的故事。
「下ノ廊下」可通行的時間每年只有一個月左右,據統計每年約有2000人次左右的登山者利用這條路線,前往阿曾原小屋住宿或紮營。而從仙人谷水壩到欅平的這段路,則被稱為「水平歩道」。也就是說,這是一條連結「黒部ダム」與黒部峡谷鉄道終點站「欅平」的登山路線。
巴士到站後下車往前走,跟著指示牌左轉,過了一個洗手間,前方有一道門,門邊有個牌子寫著「死亡事故多發」的警語,提醒不要邊走邊聊天、邊走邊看風景、邊走邊拍照。
走出這道門後,馬上就能看見山腰紅葉似錦,遠處山頂覆蓋著皚皚白雪的景色。遠方的後立山連峰覆蓋著厚厚的新雪,與紅葉形成了美麗的對比!
前幾年不能出國,所以已經有好幾年沒看過雪景了,眼前的紅葉和雪景,令我感到精神抖擻,也對今天的峽谷健行充滿期待。
今天的健行路線是從黒部水壩走往「阿曽原溫泉小屋」,距離大約20公里,依各人腳程不同,路程大約需要6至9個小時(據聞走到天黑才抵達山屋的也大有人在),這一段路就是有名的「下之廊下」,也稱「舊日電步道」。
名稱的由來,是因為當年日本人在探勘黑部川,尋找建造水壩的合適地點時,曾沿著黑部峽谷的左岸,在山壁上開鑿出一條步道,就是這條「舊日電歩道」。而這條步道從黑部水壩通往欅平,全長約30公里,幾乎沿著等高線前進,所以也被叫做「水平歩道」。
雖然在黑部水壩完工之後,這條步道就失去作用了,但直到現在,關西電力公司,仍然持續在維持這條步道,如今已成為登山者們心之嚮往的樂園,可以在這裡感受到日本最深部、最壯觀的峽谷之美!尤其在10月下旬左右,金黃的陽光,映照在被染色為秋色的整片山壁植物上,更是欣賞紅葉的至高名所。
但因為是峽谷地形,裡面有許多地方陽光不容易照射到,而且有一些懸崖區域需要攀登,所以唯一比較讓人擔心的是木棧道結冰。若不小心,很容易就會滑倒。
下之廊下途中有幾處地方(像是白竜峡附近)的山徑較狹窄,必須貼著山壁謹慎通過,幸好沿途危險之處,都有架設棧橋與輔助鐵絲,只要精神集中,即可安全無事通過,沒有什麼特別困難的地方。
坦白講,這兩天走在這條峽谷的山徑上,我感覺不到任何一點恐怖的氛圍,不曉得是因為日本人將登山步道維護的太完善,還是沿途的景色太震懾人心,以至於我忘了危險的存在。
沿著步道緩坡往下走,地面已經有些許的結霜,大約往下走20分鐘後,上午8點抵達黑部水壩的底部,從這裡望向那堤高186公尺、總貯水量達2億立方公尺,日本規模最大的拱形水壩,從這邊欣賞放水應該很壯觀吧。沿著木造小橋走過去對岸,從這這開始,就正式進入黑部大峽谷的領域。
經過黑部水壩底部之後,前方可以見到位於黑部别山南端,山頂已經覆蓋白雪的「大タテガビン」,其東南壁被稱為「黑部の魔人」,也被列為黑部的三大岩壁之一。
沿途登山道的寬度大約只有幾十公分寬,右手邊是黑部川,在一些比較不安全地方,都有設置木棧橋和鐵線確保,其實沒有太大的安全疑慮。
往前行的途中,不時超車過幾個人,有時停下來照時,也會被人從後方超車。因為我是背帳篷前來,而阿曾原溫泉小屋的露營場,是採取先到先贏的(營地無法預約),為了避免太晚抵達露營場沒有營地可用,今天全程都是用自己平時的步伐走,不刻意趕路也沒多休息,希望下午四點左右能抵達阿曾原溫泉小屋。
雖然這次前來的時間點,還不是黑部峽谷的紅葉全盛期,但沿途山壁上由紅綠黃三種顏色葉子所構成的三段紅葉美景,以及不時還能看見山壁上的葉子在太陽照射下變成金黃色,其倒映在溪水中,仿佛溪水也變成了金黃色,這些言語無法形容的美景,已經令我讚嘆不虛此行。
上午8點50分經過真砂岳分歧,從這邊可以前往池之平,也就是裏劍的方向,不過池之平小屋今年已經結束營業了,明天秋天若有機會,打算去那邊探訪一下。隨著愈往峽谷裡面前進,不知不覺間,高度也愈來愈高了。
早上10點經過「新越沢合流点」,繼續走半小時後,來到「黑部別山沢」附近的高繞處,這裡因為登山道發生崩蹋,所以後來在黑部別山東面的岩壁上,架設木梯供登山客高繞,以避開崩壞的地形。這些木梯在黑部峽谷的登山季結束之後,一樣會被拆掉,等隔年再重新建造供山友使用。
登山道沿著黑部別山的山腳緩緩前進,並在一段下坡後,抵達河床。從這裡開始進入「下之廊下」的核心的路段,眼前可以看到黑部別山尾根的一部分。登山道距離河床高度約50公尺,山徑狹窄,可以漸漸感受出高度感。
不過看著清澈的黑部川溪水,沿著兩側均為高聳峭壁的V型峽谷,從上游處向下游流淌而下,山壁上的紅葉和黃葉,則給了畫龍點睛的效果。這般從未見過的峽谷景色,讓我不時拿出手機來記錄下美景,早已將登山道潛在的危險都拋諸腦後。
續前進走過更狹窄的岩壁山徑,到達到黑部別山谷出合。出合附近是雪最晚融化的地方之一,根據季節不同,路線情況會有很大的差異。在秋季晚期,可以踩著大石頭穿越山谷,但在積雪尚未溶化的秋季初期,路線可能會繞過不穩定的雪地,因此需要小心通過。
在黑部川左岸的岩壁上所開鑿的山徑上,沿著黑部川本流向下游的方向走,早上11點左右,來到了「白竜峡」,這裡可以欣賞到白色泡沫飛濺的湍急河流和溪水呈現深藍色的深谷。
白竜峡附近一帶,是今天走「下ノ廊下」的路途上,我覺得唯一稍微需要注意的地方,主要是踩在溼滑的木橋上需要注意,只要做好三點確保小心通過就沒問題了。
過了白竜峽後,大約再走一個半小時左右,就會來到下ノ廊下的另一個核心區域,這裡被稱為「十字峽」。十字峽是一個罕見的地方,它是黑部川本流,以及剱岳的「剱沢」和爺ヶ岳以及鹿島槍ヶ岳的「棒小屋沢」,這三條溪流的匯流之處。
過吊橋之前有一處空地,我看到一群日本人團體在這邊休息吃午餐,於是先行通過吊橋。空地這裡有一塊岩石,據說站到上面可以俯瞰十字峡的全貌,但岩石溼滑必須小心。
過了十字峽吊橋之後,峽谷再次變得深邃和陡峭,沿著在岩壁上開鑿出的狹窄步道前進。岩壁從腳下一直垂直切下到河谷底部。經過「半月峽」後,山徑繼續隨著峽谷溪流向右轉。
這個深谷像被岩壁壓迫一般,變得非常狹窄,蜿蜒曲折,呈現出深藍色的溪水,這一帶被稱為「S字峽」。時間是下午1點左右。
沿著隨處皆美景的山徑繼續前進,黑部大峽谷裡的鬼斧神工,令人讚嘆大自然的偉大,這般壯闊的絕景,已經無法用任何言語來形容。
繼續往前走10分鐘左右,看見遠處右岸的山壁上出現帶有「関西電力」和「黒四発電所」字樣的巨大人工建築物時,表示離仙人谷水壩只剩下一點距離了。這兩個看起來像隧道的巨大人工建築物,其實是「黑部川第四發電所」的送電線之輸送口。
續行不久,在東谷出合,有一座很長的吊橋,跨越過這座「東谷吊橋」後,再走一小段路,經過一處幽暗的隧道,然後步行一段寬闊的林道,下午1點50分抵達「仙人谷水壩」,水壩的水色呈現出美麗的翠綠色,跟上個月造訪的「高瀨湖」時,看到的湖水顏色很像。
從仙人大壩之後,一直到觀光小火車的終點欅平,這段路也是沿著黑部川前進,長約13公里,除了部分路段,基本上保持相同的海拔哥度(約1000米),是一條幾乎平坦的道路,因此被稱為「水平步道」。
走到水壩上方,沿指示牌往「阿曾原方面」前進,然後進入關西電力公司仙人水壩管理所的建築物裡面(這裡設有宿舍和管理處等設施)。
「下之廊下」(旧日電步道)的範圍到此為止,從這裡開始,登山道連接「水平步道」前往「阿曽原溫泉小屋」。水壩管理所的建築物裡面有指示牌,請勿亂闖管理所,這裡除了作為管理所外,也是「関西電力人見平宿舎」,平時裡面還是有人在工作的,登山者只要跟著指示牌的方向前進就行了。
最後出鐵門後,就會來到一處空地,取左繼續前往「阿曽原溫泉小屋」。大約走5分鐘後,來到了一處設有木梯的爬升路段起點,從這裡開始要爬升130公尺的落差至「権現峠」後,翻過権現峠再往下走,就抵達阿曽原溫泉小屋了。
從人見平宿舍到権現峠之間的這段陡坡,是今天全程中最累的路段(因為之前的路幾乎都沒什麼爬坡),幸好爬升時間只有10分鐘左右(途中休息了5分鐘),然後就接上平坦的山徑了。一旦抵達平坦的路段,就知道阿曽原溫泉近在咫尺了!
繼續沿著平坦的山徑往前走約5分鐘,經過「権現峠」的小隧道後,再沿著佈滿石頭的山徑往下走約20分鐘,最後在下午2點50分左右抵達今天的落腳處「阿曽原溫泉小屋」。
今天早上8點從黑部水壩出發,走到這裡,大概花將近7小時的時間,比預料中快了一些。其實我也沒有特別趕路,沿途還拍了超過400張照片,不過也因為比較早抵達,露營場的空地還很多,我才能夠找到不錯的地方紮營。
「下ノ廊下」登山道途中,唯一的宿泊處「阿曽原溫泉小屋」就位於「阿曽原谷」,據說當年開挖發電廠的隧道時,經過這裡遇到溫泉露頭,其高溫的嚴酷環境,是吉村昭於昭和42年(1967年)所出版的小說「高熱隧道」(こうねつずいどう)之靈感來源。
阿曽原這裡的露天溫泉也是日本相當有名的秘境溫泉之一,被稱為是「秘湯中的秘湯」。因為想要來此泡湯可不是簡單的事,光是走路來回就要兩天的時間,也不是任何季節想來就能來的,因為雪季來臨前,小屋的營業時間結束後,就會全部拆掉解體,等到隔年融雪後,再重新建造起來迎接登山客的到來。這麼繁雜費工的事,山屋的工作人員卻是年復一年的重複做著,光想就覺得了不起啊。
登記好露營場的使用後,我跟小屋的營業員額外預定了一份明天早上的便當,在晚餐時間後可以去拿取。搭好帳棚後,看了下時間,距離男性入浴時間結束,還有半小時(註:阿曾原小屋這裡只有一個露天風呂,是採每小時男女交替使用的,晚上8點之後則是混浴形式),於是趕緊拿上浴巾前往露天風呂。
露天湯船的位置從營地往下走大約5分鐘就能抵達,溫泉池旁邊是有名的「高熱隧道」,隧道前面舖的幾片木板是作為脫衣服的場所,熱煙從隧道裡源源不絕的冒出,正因為如此,這裡的溫泉可是源源不絕的天然溫泉。
只能說,能在深秋的紅葉季節前來這裡泡湯,真的是至高無上的享受呀!不過今天雖然已是收假日的週日,來這裡的登山客還是非常多,我下午三點多去泡湯,空間不大的溫泉池裡擠了將近20個男人,把整個溫泉池都擠滿了,還以為聚眾在玩百家樂(X)還是大老二(O)呢!
在登山途中泡溫泉是一種很特別的享受。由於已是晚秋,夜晚的氣溫相當低已經接近0度,所以泡溫泉後令人感到非常溫暖。
今天在阿曾原這裡紮營得的帳篷數量,目測大概有超過30頂,晚餐簡單吃了一碗泡麵,晚上8點左右熄燈睡覺,此時山區的溫度大約是0度左右,睡前到外頭欣賞一下阿曾原谷的星空,天空中佈滿了星星,心裡想著明年秋天,有機會還真想再來走一次呢!
今年深秋的紅葉山旅,光是第一天的峽谷健行,就已令我感到不虛此行!也令我對那些維護登山道的人們感到佩服。
黒部ダム→30分→ダム下→45分→内蔵助谷出合→90分→新越沢二股→50分→黒部別山谷→45分→白竜峡→60分→十字峡→80分→半月峡→50分→東谷吊橋→20分→仙人谷ダム→10分→仙人谷駅→5分→関西電力人見平宿舎→30分→権現峠→20分→阿曽原温泉小屋
「下ノ廊下」とは、北アルプスにある黒部湖を境にして黒部川の下流にあたるエリアのことで、一般的には黒部ダムから仙人谷ダムまで南北にのびる黒部川沿いのルートを指します。
このルートは黒部峡谷の中心部に位置し、非常に狭い崖沿いの道を長時間かけて歩くことから経験を積んだ上級者向けのルート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ます。
急峻さで日本一と言われるその渓谷の底を進めば、圧倒的な黒部の山々や渓谷美を堪能出来そうなのは行く前から想像に難くない。なんとも魅力的だ。気を付けなければいけないのは、「黒部に怪我無し」の言葉にある通り、極めて事故の多い場所であるという事である。
例年小屋泊で全区間通し歩きができるのは峡谷の雪が消える10月の僅か一月足らず。2022年に限っては僅か10日程度。今年の下ノ廊下は少雪で橋の復旧や登山道整備が早く終了し過去最速の全面開通。
黒部ダムバス下車の先のトンネルを進み、日電歩道入口へ
トイレの脇から外に出ます。
川床まで九十九折の林道と経路で下がったあと
左岸にわたります。
左岸に沿ってすすみます。
左岸につけられた経路を進みます。
絶壁に岩をくりぬいた経路がつづきます。
足下注意ですが、足元ばかりみていると岩に頭をぶつけます。
急に下って吊り橋を渡って右岸へ
ダム管理用道路にでるとほどなく仙人ダムです。
ダムの上をわたり、左岸にもどります。
関西電力の施設内をとおり、人見平宿舎の脇をとおり斜面を登り返します。
阿曽原峠を越えるとほどなく、阿曽原温泉小屋です。
温泉は阿曽原温泉小屋から歩いて7分くらい離れていま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