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23的文章

Sep 2024 晚夏的黑部源流4泊5日山旅 PART ①【溪流登攀&溫泉三昧】赤木沢~五郎沢~祖父沢遡行&雲ノ平~高天原~裏銀座縱走(旅途的開始)

圖片
今年晚夏的山旅,我前往了日本北阿爾卑斯山脈黑部源流域進行為期五天四夜的溪流登攀+登山縱走行程。黑部川源流一帶的山域,雖然過去幾年已造訪過多次,不過這回是第一次在日本進行溪流登攀(日本叫「 沢登り 」),而且是在我特愛的黑部川流域,讓我對黑部源流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此行也順路造訪了五年前就計畫要去,但是因爲颱風而沒能去成的「 雲ノ平 」,以及有「 日本第一遠的溫泉 」之稱的秘湯「 高天原溫泉 」泡湯。然後還走了去年因為天氣惡劣而沒能走的「 裏銀座縱走路線 」下山,完成這趟縱橫黑部源流域,總距離50幾公里的溪流登攀和登山旅行。 黑部川 (日語:黒部川/くろべがわ)是日本富山縣東部的一級河川,為黑部川水系的本流,它被列為富山縣的七大河流之一,其他六條河流分別是片貝川、早月川、常願寺川、神通川、莊川和小矢部川。 黑部川 大部分蜿蜒於深山內,形成十分陡峭的黑部峽谷,如果想親身感受黑部峽谷的壯闊,走一趟 下ノ廊下 和 水平步道 ,絕對是畢生難忘的體驗。 下圖為黑部川水系流域的示意圖,從海拔2924米的 鷲羽岳 降下的的最初的一滴水,流經 奧ノ廊下 、 上ノ廊下 、 下ノ廊下 ,並匯聚了黑部山區眾多支流的溪水後,向北奔流而下,然後流入富山灣,最後進入日本海。 下圖是這趟山旅所進行的溪流登攀(沢登り)的區域,包括 赤木沢 、 五郎沢 、 祖父沢 等黑部川支流,主要位於黑部川的源頭,尤其是赤木沢,更有著「 日本第一美溪 」之稱號。 黑部源流…這幾個字對登山者來說有著特殊的魔力。人跡罕至的秘境,峽谷綿延的 上ノ廊下 ,激流沖刷岩石的 下ノ廊下 ,源頭的雲ノ平瑞士庭園等。在這黑部源流的一隅,一條溫柔的小溪緩緩流入。赤木沢與黑部川本流交匯處的絕美景色,展現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麗,在陽光照耀下的溪流和深潭,呈現出豐富的色彩變化,其美景宛如天國一般。 下圖是我這趟五天四夜的山旅,所行經過的整個路線(使用 YAMAP 紀錄),從富山縣的 折立登山口 入山,溯行黑部源流域的多個溪流(黑部川上游的支流),並順訪 雲ノ平 和 高天原溫泉 後,再走 裏銀座縱走路 ,由高瀨湖下山,總距離約53.6公里(不過在 Sports Tracker 上面的紀錄卻是63.3公里,不知道哪個才是正確的)。 這趟山旅的途中,依序住宿 藥師沢小屋 、 黑部五郎小屋 、 雲ノ平山莊 、 水晶小屋 ,這些都是以前沒有住過...

Sep, 2023【新竹關西】新手的百岳登山練習場|石牛山步道O型路線健行(中線A上左線B下)

圖片
位於新竹關西的 石牛山 ,名列台灣小百岳No.25,位於新竹關西,海拔高度671公尺,因頂峰的巨岩形似巨牛而得其名。山頂展望絕佳,有顆三等三角點基石,編號6247。向北可眺望石門水庫、桃園市區,東望外鳥嘴山、貴妃山等稜線,是桃園龍潭地區的郊山熱門景點。 石牛山位於 石門水庫 南側,與北側的 溪洲山 遙遙相望,有多種不同的登頂路線,其中最多人採用的是從 石福宮 起登,取 中線(A線) 上、 左線(B線) 下的O型走法(Google導航設定 石牛山登山口 即可抵達)。 另外還有一條右線,但距離是這三條路線中最長的。再者,如果體力不錯的話,也可以從石門水庫那邊的 石門山 起登,走一個稱為 雙石縱走 的8字型路線。 中線路線為溪谷石壁步道,地形變化較大,山徑與溪谷交錯而行,有層層相疊的五重瀑、巨岩和石洞等挑戰地形,落差達三百多公尺,過程中能體驗攀爬的樂趣,而左線則較為平緩,比較適合下山走。 這個O型路線,走一圈大約4.5公里,算是不太困難的短程路線,即使有溪床石壁路,以及許多拉繩路段,但基本上都不算艱難。今天途中碰到不少小朋友,也有登山團體。 今天臨時起意,中午前來關西 石牛山 散步,以中線上左線下的走法繞了一圈,上山大約一小時,山頂休息10分鐘,下山大約35分鐘,全程花了1小時45分鐘。算是一趟有流到汗的午後小散步! 下山後在登山口附近,跟路旁小販買了一瓶冰涼的青草茶解渴,然後取車返回林口。 新竹關西_石牛山O型路線健行足跡: https://www.sports-tracker.com/workout/davidwang400/65069f0e0ad9e00d4a0dfa30

Sep, 2023【桃園龍潭】輕鬆登頂石門山欣賞石門水庫湖光山色|景春步道+小竹坑古道O型路線午後健行

圖片
位於桃園龍潭的 石門山 (海拔551公尺),又名 小竹坑山 ,為 台灣小百岳024 ,也是大桃園地區熱門的三座小百岳之一。山頂有顆一等三角點,另有一顆水源點及殖產局三角補點基石,視野相當良好,可俯瞰龍潭地區,是一座相當熱門的郊山,假日常有許多遊客造訪。 不過今天明明是風和日麗的好天氣,今天來走了一圈,沿途碰到的山友,卻沒有超過五位,令人感到匪夷所思,可能是颱風快登陸的關係吧。 石門山有許多登山口,分別是環湖公路的 北端入口 、仁和道路的 南端入口 ,以及由觀音像、 勞工育樂中心 起登,也有人是從 小粗坑古道 走上來。山路四通八達,步道沿途植物茂密,林相豐富。 我今天是導航 石門山(北端)登山口 ,這裡附近有許多停車格,停車還算方便,且假日有許多攤販,賣水蜜桃、蜜餞、青草茶、蔥油餅的,還有賣登山揹包和登山杖的都有。旁邊也有公共廁所,並設有沖洗沾滿泥土鞋子的洗刷區可以使用。 出發前,在登山口前買了一瓶無糖青草茶帶上路。其實原本是計畫走 石門山+石牛山 的8字型路線,也就是所謂的「 雙石縱走 」,不過這個路線大概要5、6個小時,今天時間已經有點晚了,只好改變計劃,走8字形路線的上半部O型一週,大概6.7公里的距離,也算是一趟不錯的健行。 下午一點多出發,從入口的停車處,要先走一小段舖滿碎石的步道才會到「 景春步道 」的入口,今天中午剛出發時,就下起一陣小雨,為求方便撐起輕便遮陽傘前進,幸好雨下了10幾分鐘就停了。「景春步道」入口前的電線桿上有指標,直行的山徑是 景春步道 ,左側路線則是 好漢坡、南端入口 。 石門山的「 景春步道 」為沿著山谷溪流的原始山徑緩緩上行,因山徑潮濕,兩旁有許多蕨類植物。且石門山步道的山徑岔路不少,雖然大眾郊山路線應該沒什麼危險,但是來走的話最好還是先下載個航跡。 不久即來到第一個岔路,直覺取左往上走,走了一段路後看了地圖,偏離了原定路線,不過沒有大礙,只是從原定路線旁邊的山徑多走了一小圈,稍微多花一些時間,最後還是會回到原本的路線上。 石門山步道雖然屬於原始山徑,但沿途皆有地圖和指示牌,步道也算是規劃的很完善了,唯獨過石門山後,往南端登山口的下山路徑下過雨比較濕滑外,其餘走來都沒有太大問題。 下午2點左右,來到一處,樹上有牌子寫著「 清水坑山 」4分鐘,決定走過去看看。叉路取右,約行3分鐘即可抵達清水坑山,又稱 石門山東北峰 ,海拔515公尺,...

文章列表

Contact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