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4的文章

Sep 2024 晚夏的黑部源流4泊5日山旅 PART ①【溪流登攀&溫泉三昧】赤木沢~五郎沢~祖父沢遡行&雲ノ平~高天原~裏銀座縱走(旅途的開始)

圖片
今年晚夏的山旅,我前往了日本北阿爾卑斯山脈黑部源流域進行為期五天四夜的溪流登攀+登山縱走行程。黑部川源流一帶的山域,雖然過去幾年已造訪過多次,不過這回是第一次在日本進行溪流登攀(日本叫「 沢登り 」),而且是在我特愛的黑部川流域,讓我對黑部源流域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此行也順路造訪了五年前就計畫要去,但是因爲颱風而沒能去成的「 雲ノ平 」,以及有「 日本第一遠的溫泉 」之稱的秘湯「 高天原溫泉 」泡湯。然後還走了去年因為天氣惡劣而沒能走的「 裏銀座縱走路線 」下山,完成這趟縱橫黑部源流域,總距離50幾公里的溪流登攀和登山旅行。 黑部川 (日語:黒部川/くろべがわ)是日本富山縣東部的一級河川,為黑部川水系的本流,它被列為富山縣的七大河流之一,其他六條河流分別是片貝川、早月川、常願寺川、神通川、莊川和小矢部川。 黑部川 大部分蜿蜒於深山內,形成十分陡峭的黑部峽谷,如果想親身感受黑部峽谷的壯闊,走一趟 下ノ廊下 和 水平步道 ,絕對是畢生難忘的體驗。 下圖為黑部川水系流域的示意圖,從海拔2924米的 鷲羽岳 降下的的最初的一滴水,流經 奧ノ廊下 、 上ノ廊下 、 下ノ廊下 ,並匯聚了黑部山區眾多支流的溪水後,向北奔流而下,然後流入富山灣,最後進入日本海。 下圖是這趟山旅所進行的溪流登攀(沢登り)的區域,包括 赤木沢 、 五郎沢 、 祖父沢 等黑部川支流,主要位於黑部川的源頭,尤其是赤木沢,更有著「 日本第一美溪 」之稱號。 黑部源流…這幾個字對登山者來說有著特殊的魔力。人跡罕至的秘境,峽谷綿延的 上ノ廊下 ,激流沖刷岩石的 下ノ廊下 ,源頭的雲ノ平瑞士庭園等。在這黑部源流的一隅,一條溫柔的小溪緩緩流入。赤木沢與黑部川本流交匯處的絕美景色,展現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美麗,在陽光照耀下的溪流和深潭,呈現出豐富的色彩變化,其美景宛如天國一般。 下圖是我這趟五天四夜的山旅,所行經過的整個路線(使用 YAMAP 紀錄),從富山縣的 折立登山口 入山,溯行黑部源流域的多個溪流(黑部川上游的支流),並順訪 雲ノ平 和 高天原溫泉 後,再走 裏銀座縱走路 ,由高瀨湖下山,總距離約53.6公里(不過在 Sports Tracker 上面的紀錄卻是63.3公里,不知道哪個才是正確的)。 這趟山旅的途中,依序住宿 藥師沢小屋 、 黑部五郎小屋 、 雲ノ平山莊 、 水晶小屋 ,這些都是以前沒有住過...

2014.2.15~16【積雪期の能高越嶺古道西段・テント泊】雪が降り積もる南華山を登頂!雪山巻き込み作戦は大成功♪

圖片
能高越嶺古道 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南側,由中央山脈脊樑國家步道之奇萊能高安東軍段,北接合歡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太魯閣國家公園,南接中央山脈脊樑國家步道之丹大山列段,東以台14線銜接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西起霧社,沿著塔羅溪上行、越過南投縣與花蓮縣交界的中央山脈能高鞍部,而後下木瓜溪抵達花蓮,全長約83公里,是早期往來台灣東西部的捷徑,為日人警備道中最寬闊、平穩的一條,也是日治時期重要的三條重要東西向道路之一(另外兩條為八通關越嶺道與合歡越嶺道)。 步道海拔介於1,689公尺~3,263公尺之間,擁有不同層次的植物林相分布,植物生態由高山寒原生態系、針葉林生態系至針闊葉林混生生態系,植物種類大致為玉山箭竹群落、高山杜鵑、台灣冷杉、台灣鐵杉、紅檜及殼斗科及樟科植物等。動物資源有山羌、台灣獼猴、松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石虎、華南鼬鼠等。 能高越嶺古 道對於台灣東西向輸電建設有著功不可沒的影響。早在日治時期,日人即著手興建東西向輸電線路工程,但因二次大戰而中斷;直到台灣光復後的民國39年,台電為了將台灣東部充足的電力供給至西部地區(木瓜溪沿線設立了銅面、清水、初英三座水力發電廠),於是沿著能高越嶺道拓建步道,進行東西高壓線路工程。線路由銅門至霧社共架設327座巨型鐵塔,其間每隔10公里設置一處保線所,共8座(以越嶺道原有駐在所為基礎),以便維護管理。此一創舉在當時被譽為"電力的萬里長城",促使電力傳輸跨越了中央山脈的阻隔,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有重大的貢獻。 民國39年7月,台灣電力公司,當時的總工程師孫運璿先生,負責重新勘查測量能高越嶺路,展開正式動工建設東西高壓輸電線,同年10月先以半年時間,拓寬整建能高越嶺步道,並在越嶺路沿途每隔約10公里設立「保線所」,做為架設東西高壓輸電線的基地。由西至東共有雲海﹙舊名尾止﹚、天池﹙舊名能高﹚、檜林﹙舊名東能高﹚、奇萊﹙原名﹚、磐石﹙舊名阪邊﹚、龍澗﹙舊名瀧見﹚及銅門,工程完竣後,保線所成為維護電線人員的宿舍。 民國40年11月,這條台灣動力的新動脈終於完成,東西長達四十餘公里,被譽為「 電力的萬里長城 」,由花蓮縣秀林鄉的銅門村,橫貫中央山脈,到達南投縣仁愛鄉霧社附近的萬大,將東部立霧、初英、銅門、清水等水力發電廠的剩餘電力,源源輸送到西部。 多年來,能高越嶺道作為台電「東電西送」輸...

文章列表

Contact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