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 2024 晚夏的黑部源流4泊5日山旅 PART ①【溪流登攀&溫泉三昧】赤木沢~五郎沢~祖父沢遡行&雲ノ平~高天原~裏銀座縱走(旅途的開始)

上個月某個溫度飆破35度的週末,去雙溪走了一條近期才新開闢的路線,撿了「柑腳城山、柑腳山」這兩座以柑腳為名的山頭。當時那酷熱難耐的夢靨依舊在心頭,有了前車之鑑,今天較晚出門,想避開正中午的酷熱。
中午先去龜山區文化三路的泰式料理餐館吃完飯,下午2點多從林口出發前往威惠廟,今天來這裡走一條,聽說也是近期才開闢好、已沈寂16年的雙溪「下坑古道」。
下坑古道的登山口位於雙坪產業道路(北42)的26.5K處,車可以停在登山口附近的路旁(登山口旁邊有一個車位,再往上開約26.2K處路旁空地則可停放4輛小客車)。
今天下午4點左右才從26.5K登山口出發,其實也是臨時起意來這裡的,事先沒做功課,不知道這條古道要走多久,本來只是想沿著溪邊散步走個半小時,但後來看離線地圖,似乎有機會在天黑前登頂柑腳山並折返,雖然柑腳山上次走雙溪二柑時已經去過,不過再去一次也無妨。
下坑古道有分左線和右線(跟大屯溪古道有點像),沿途會經過不少石砌古厝遺址(像是林家古厝、游家古厝、游家三合院等),這些古厝荒廢了數十年,早已跟大自然融為一體,後經登山團體除草、修徑、架繩,開闢出清楚的山徑,讓山友們在健行之餘,還能一虧昔日先人的生活樣貌。
這條路線和上次經柑腳城山登柑腳山的路線相比,相對輕鬆許多,單程只有2公里左右,爬升約380公尺,算是一條適合午後輕鬆走的路線。沿途有許多布條指引,也有登山隊伍新架好的繩索,算是一條相當安全的古道。只是可能來走的人比較少,今天全程連一個人影也沒看到。
今天下午從北42鄉道26.5K處起登,沿著下坑古道(左線)上行,大約走了一小時,下午5點即抵達柑腳山,登頂大約只花一個小時。在空無一人的山頂休息10分鐘後原路折返,下午5點40分左右回到登山口,全程大約花費1小時40分鐘,比想像中還要快。
雙溪山區的古本來就非常多,如今下坑古道再度開通後,山友可結合崩山坑古道、東林寺大埤古道及外柑腳山(東山)、東柑腳山、柑腳山、柑腳城山(下坑山)、北豹子廚山等,作不同路線的登山組合。
下坑古道為昔日柑腳、中坑、盤山坑居民前往下坑、憨子坑及料角坑的一條舊路,此路在北42公路(雙坪公路)開通後遂告荒廢。此古道路線,首見於1921年《日治台灣地形圖》及隨後1924 年《日治陸測部》地圖。
另據民國70年代謝永河所撰登《北豹子廚山. 柑腳山. 東柑腳山》一文中,亦提到以柑腳城為中心,有四條登山途徑,其中第三條由「下坑」上去與怣子坑(憨子坑)交接,迂行到U形風口-越嶺路,而上「柑腳山」下去泰平村、料角坑可至虎豹潭,即指下坑古道。
北42公路(雙坪公路)開通後,古道逐漸走入歷史長河,直到2009年藍天隊首次重新踏查。沉寂16年後,2025年7月12日,藍天隊再次展開全面探勘,並與聯合艦隊合力修徑整復,讓這條深藏山林的歷史山徑得以重現,重啟先民記憶的足跡。
下坑古道左線登柑腳山(原路往返)健行足跡:https://www.sports-tracker.com/workout/davidwang400/68aae1fa5f677221cd5dff2b
停好車後,往回走到26.5K附近,越過柵欄即進入下坑古道的山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