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n 2025【日本東北】溫泉三昧之旅④ 在大雪飄落的雪國,追尋秘湯之宿與極上美食(福島~探訪豬苗代湖、磐梯山、會津若松城&千年古湯 蘆之牧溫泉)

圖片
今早6點半起床,準備7點去使用昨天事先預約好的貸切露天風呂,這是「御宿萬葉亭」的名物,每一組住宿客人可以免費使用40分鐘。庭園裡的半露天的風呂,有兩個浴缸,一次只能容納最多三個人同時使用,左邊圓形的浴缸水溫很高、右邊橢圓形的浴缸水溫較低。雖然旅館裡面也有露天浴池,但是早晨享受一下這個庭園裡的露天風呂,也是一種特別的享受。 細密的雪花輕輕飄落,落在庭園的樹木和灌木叢上,覆蓋上一層柔軟的白色。原本翠綠的植物,此刻都披上了銀裝,枝條低垂,彷彿在向雪國的冬天致敬。 遠處的樹林,也都被白雪覆蓋,形成一片靜謐的雪白世界。偶爾,一陣微風吹過,樹枝輕輕搖晃,雪花便如柳絮般飄落,在空中舞動。我泡在熱氣氤氳的溫泉浴池中,早晨的寒意逐漸消散,而欣賞著這如詩如畫的雪景,身心都得到了徹底的放鬆。 聽聞中之澤溫泉的溫泉源自百年前的一場驚天動地的災難,根據我在旅館裡看到的白板資料,那場災難就發生在西元1888年,也就是明治21年的7月15日。某天的夏日清晨,本應是寧靜祥和的,卻被一連串不祥的預兆打破。從幾天前開始,大地就隱隱作祟,到了7點左右,地鳴聲愈發劇烈。早上7點45分,一陣劇烈的搖晃襲來,還沒等眾人回過神,便聽到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鳴,只見磐梯山的方向升起了一根巨大的柱狀物! 這根由岩石、土壤和水蒸氣組成的巨柱,扶搖直上,直衝雲霄,那景象,簡直就像是電影裡的末日場景!據說當時的景象如同「日食」發生一般,天地瞬間陷入一片黑暗。緊接著,夾雜著火山灰和被岩漿加熱的水蒸氣的「熱雨」傾盆而下,這場「熱雨」引發了大規模的土石流,不僅摧毀了沿途的村莊,更將河流截斷,形成了三個新的堰塞湖。而這三個湖泊,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檜原湖、小野川湖和秋元湖。 白板上那張手繪的「會津磐梯山爆發」示意圖,生動地還原了當年的場景。磐梯山被炸掉了一大塊,山腳下的村莊被夷為平地,原本流淌的河流被截斷,形成了三個巨大的湖泊。這幅景象,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威力,也對當年受災的民眾感到深深的同情。 然而,這場災難卻也孕育出了新的生命——溫泉。白板上寫著:「中之澤溫泉,從江戶時代開始就是湯治場」。據說,這裡的源泉來自安達太良山的火山口,直線距離約7公里。沼之平地區在過去還是人們採集硫磺的地方,這裡出產的硫磺純度高達99%,品質極佳。 這裡的溫泉,屬於酸性泉,自古以來就以其強大的療效而聞名。泉水源自地下水與天水、加上活躍的火山活動交互影響的...

Dec 2024【台中大甲】輕鬆好走的小百岳路線|鐵砧山步道|賞台灣12景之鐵砧晚霞|隱藏版三角點|森森燒肉

位於台中西北角的大甲,除了遠近馳名的鎮瀾宮和在地美食,更不能錯過匯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的鐵砧山風景區,此處自古傳說甚多,曾名列台灣中部八景之一,也是大甲的地標、台灣氣候南北分界線,山頂有數十平方公里的平錐狀平地,遠望就像一方巨型打鐵砧,因而得名。

鐵砧山古稱「銀碇山」,乍聽之下總讓人誤會是座寶山,實則地形險要,昔日為軍事重地,是大甲地區的唯一制高點,海拔雖只有236公尺,卻是台灣西部海岸線平原最高的一座山。上面有明鄭時期的劍井、建於清朝的國姓廟、抗日標誌江山萬里碑、近代的廢棄軍事碉堡等,充滿傳奇人文色彩的歷史遺跡。

清朝雍正年間,當地居民為感念鄭成功的功績,集資興建了國姓廟,主祀延平郡王鄭成功。此廟多次重建,現今的建築融合了歷史與現代風格,成為遊客緬懷歷史的重要場所。

此外,鐵砧山還擁有「鐵砧晚霞」的美景,曾名列台灣中部八景之一。山上設有望海亭,可遠眺大甲平原、大安港,黃昏時分,海面漁火點點,景色迷人。

近年來,鐵砧山風景區經過整修,增設了雕塑公園、劍井步道等設施,結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歷史,成為台中海線地區的重要觀光景點。

12月底某天回台中,前往大甲的鐵砧山健行。鐵砧山雖然是一座小百岳,但其實開車就幾乎能抵達山頂了,對於喜歡登山健行的人來說難免有些無趣,但是串聯周遭的步道和景點來走個O型路線,就會豐富有趣許多。

要前往鐵砧山風景區走環狀路線的話,一般就是從劍井開始走,不過這附近沒有停車場,只能路邊找沒有畫紅線的地方臨時停車,我今天是將車臨停在稍微下面一點的土地公廟前方空地(再走路約五分鐘可至劍井),或者更下面一點,有一間妙法寺,寺廟入口附近有個小空地可以停好幾台車(但往上走到劍井,會稍微走久一點)。

Dajia,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corner of Taichung, is not only famous for its Mazu Temple and local delicacies, but also for the Tieshan Mountain Scenic Area, which gathers natural landscapes and cultural history. This place has been known for many legends since ancient times. It was once listed as one of the eight scenic spots in central Taiwan. It is also a landmark of Dajia and the dividing line between the north and south climates of Taiwan. There is a flat conical plain of dozens of square kilometers on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which looks like a giant anvil from a distance, hence the name.

Tieshan Mountain was formerly known as "Yinding Mountain". At first glance, it always makes people mistakenly think that it is a treasure mountain, but in fact it has a dangerous terrain. It was a military stronghold in the past and the only commanding height in Dajia area. Although it is only 236 meters above sea level, it is the highest mountain on the western coast of Taiwan. There are historical sites full of legendary and cultural colors, such as the Jianjing built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Guosheng Temple built in the Qing Dynasty, the Anti-Japanese landmark Jiangshan Wanli Monument, and modern abandoned military bunkers.

In the Yongzheng period of the Qing Dynasty, local residents built the Guosheng Temple to commemorate Zheng Chenggong's achievements. The temple is dedicated to Yanping County King Zheng Chenggong. The temple has been rebuilt many times. The current building combines historical and modern styles, making it an important place for tourists to remember history.

In addition, Tiezhenshan also has the beautiful scenery of "Tiezhenshan Sunset", which was once listed as one of the eight scenic spots in central Taiwan. There is a Wanghai Pavilion on the mountain, which can overlook Dajia Plain and Daan Port. At dusk, the sea is dotted with fishing lights, which is very charming.

In recent years, the Tiezhenshan Scenic Area has been renovated and added with sculpture parks, Jianjing trails and other facilities, combining natural landscapes and cultural history, making it an important tourist attraction in the coastal area of Taichung.

One day at the end of December, I returned to Taichung and went to Tiezhenshan in Dajia for a hike. Although Tiezhenshan is a small Baiyue, you can almost reach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by car, which is inevitably a bit boring for people who like hiking, but connecting the surrounding trails and attractions to take an O-shaped route will be much more interesting.

To go to Tiezhenshan Scenic Area for a circular route, it is generally to start from Jianjing, but there is no parking lot near here, you can only find a place where there is no red line to park temporarily on the side of the road. Today, I temporarily parked my car in the open space in front of the Tudi Gong Temple a little below (about five minutes walk to Jianjing), or further down, there is a Miaofa Temple, and there is a small open space near the entrance of the temple where you can park several cars (but it will take a little longer to walk up to Jianjing).

鐵砧山風景區O型散步足跡(順撿三角點):https://www.sports-tracker.com/workout/davidwang400/6767de5199a1c84355b073b9

途中經過妙法寺,先先去參觀一下


妙法寺座落於鐵砧山西麓,台灣海峽之舟楫歷歷在目,登高觀景奇佳,而且廟堂清幽,廟外南側亦正興築靈塔及講堂,以福佑廣大善信,是鐵砧山重要的宗教勝地。妙法寺的入口旁,有一個「桂花泉登山步道」,不過目前正在整修的樣子。

妙法寺的開山祖師是如莊法師,如莊法師為大甲鎮人,(原名詹宋妹,二十五歲皈依玄深尼師,並曾於台中寶覺寺受具足戒)因為發心要普渡眾生,所以選擇在大甲鎮建寺。



寺的建築物,主要是由寺正殿(大雄寶殿)及福恩塔所構成,大雄寶殿內供奉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之華嚴三聖以及觀世音菩薩,兩側建築物 為寮房、大寮及餐廳,對稱的兩側建築物則作為講堂,獨立一方的福恩塔則放置善信的靈骨。

山門題了兩副對聯:「大甲鎮上絕點紅塵清淨地,鐵砧山前欣迎慧日耀 空門」,以及「大甲清幽入斯門破除魔障,砧山育秀登此境悟入禪機」,除了說明妙法寺所座落的地理位置特徵,也充分的點出了佛教對於「除魔障」、「入禪機」 的真理追求。


大甲鐵砧山自開發以來,各項建設絡繹進行,地方耆老咸認為鐵砧山有天賜美景以及劍井古蹟,極適合創設空靈的修道場所,於是積極研議募建佛寺,乃於民國六十一年十二月五日正式安座佛像,成為信眾及遊客膜拜遊賞之地。於民國九十年八月捐贈與佛光山繼續弘法。


妙法寺的牌樓前方可以停幾台車,然後接近大馬路的入口旁邊有一處空地,也可以停好幾台車


從妙法寺往劍井的方向走,路旁右手邊有一個福德祠,先雙手合十參拜一下。廟前有一塊小空地,我今天將車停在這邊。從這裡走到劍井,路程大約五分鐘左右。然後可以往上走到永信運動公園、鐵砧山雕塑公園,再去順撿個三角點,然後沿著大馬路下山至劍井,完成一個O型散步路線。



福德祠旁邊的涼亭



從福德祠走往劍井的途中,有公共洗手間可以利用



這個鐵砧山的意像設計的不錯


鐵砧山上有一口老古井「劍井」,傳說是鄭成功插劍禱泉的地方。


相傳早年,鄭成功率領眾兵經過此山的時候,因為天氣炎熱,無水可飲用,士人、馬兒病死傷亡的很多,鄭成功此時拔起他的劍刺向地面,跪地祈求能湧出泉水。忽然,地面裂開,寶劍真的沈了下去,湧上了神泉,解除了當時的困境。此後,人們為感念這奇蹟,就稱這口神奇的水井為國姓井劍井

大甲地方的父老們為了紀念鄭成功在鐵砧山上的插劍飲水的聖蹟,於是於西元1893年鑄刻「國姓井」,民國42年(西元1953年)重修這口古井,並在井的四周加磚牆加以保護。並有曾任監察院長的于右任先生,親書「劍井」兩字,立石為誌,成為今日的觀光景點。

劍井相傳為鄭成功轉戰行軍至本地被番兵圍堵,水源不足,情況危急,鄭氏向上天祈禱,隨即拔劍插地,泉水立即湧出,從此大旱不枯。



明鄭遺跡-劍井

劍井為地面垂直開鑿以「象鼻轆轤」汲取地下水之古老灌溉水利設施,相傳鄭成功率軍至此,見當地乾旱,便以寶劍插入地面,禱告上天,並指示士兵挖掘水井,泉水因而湧出,灌溉農田,造福人群,故名「劍井」。

劍井為「八卦井」(狀似八卦),由紅磚砌成,井口呈圓形,井欄高出地面約一尺,直徑約三尺。井下有七尺見方、深約二丈之集水井,上置木質轆轤,利用槓桿原理汲取井水,供灌溉及飲用之需。

民國四十年,因加蓋水泥面,轆轤不復使用,遂成廢井。近年地方人士及政府單位,開始重視劍井遺跡,乃於民國九十年重修並立牌紀念。

劍井,除具灌溉功能外,相傳尚有「避邪」之功。據說每年端午節中午,井中會出現劍影,故當地居民常於端午節當天取「午時水」淨身、飲用,祈求平安。(摘自《梅氏日記》)



從劍井旁的階梯步道往上走





這裡的展望也相當不錯



步道途中會經過國姓廟。「國姓廟」主祀延平郡王鄭成功,與大甲鎮瀾宮大甲媽祖、林氏貞節媽,是大甲地區的三位守護神。而《淡水廳志》中所記載的「鐵砧山有靈祠,其山下有靈泉」其中「靈泉」所指的即是劍井,而「靈祠」指的正是護國天尊祠。


過了國姓廟之後,來到一處空地,這裡好像有公車站牌。這裡車子不多,空氣乾淨,不論是散步、騎車、遛狗都非常適合!


鐵砧山海拔236公尺,這個於2019年8月開啟用的鐵砧山自行車道,全長約3公里,由入口處海拔58.5公尺,到最高點205.5公尺,爬升近150公尺,頗具挑戰性。鐵砧山風景區除了提供自行車愛好者挑戰自我,也是親子家庭互動的遊憩景點。






今天天氣很好,幸運地欣賞到台灣12景之「鐵砧晚霞」




經過永信運動公園


公園裡的一些裝置藝術


鐵砧山風景區離台中市區和交流道都很近,交通方便且步道好走、風景優美,近年還陸續建設各種設施,適合各年齡層。特別是這裡人潮不多,就算是假日來也不會覺得擁擠,而且地面很乾淨很少見到垃圾,很適合前來散步、騎車或遛狗,隨時都能上來走走放鬆身心靈。


鐵砧山遊客中心對面,有一座大型的雕塑公園,這是由鐵砧山文教基金會推動,力倡「每年每戶五百元、子孫欣賞五百年」活動,透過當地居民的捐款參與,共同建設鐵砧山,打造一座戶外美術館。這些作品都是由國內雕塑專家所創作,放進鐵砧山的自然美景,讓藝術融入了生活之中。


「太陽之門」是所有作品中最大也最醒目,為名雕塑家郭清治的作品,被文建會列為台灣地區重要的公共藝術,還登陸於1999年法國出版的《20世紀鐵雕回顧》,獲得國際至高評價。

此雕塑也被列為最佳環境雕塑典範之一,透過不鏽鋼材質反射作用呈現出異次元效果,原本只雕刻在花崗岩上的圖像,經過鏡面的反射後,在不鏽鋼也出現相同的圖像,連同四周的景色也會投射進去,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不鏽鋼和花崗岩的組合,代表科技與自然的融合,也是現代與歷史的傳承。




鐵砧山的風車意像設計





騎單車從這寬闊的下坡路段滑下去,感覺應該很不錯!




順路前往鐵砧山三角點,雖然知道鐵砧山的三角點在一處隱蔽的位置(其實就是在日光牧場的牛棚後方),不過事先已經下載了離線地圖航跡,跟著航跡走就能到了! 


途中會經過一些廢棄碉堡,冬日的蕭瑟感加上有些荒涼滄桑的氛圍,有點像是恐怖電影「德州電鋸殺人魔」裡面的場景,而且這裡真的沒什麼人,膽子不大的人,建議不要在快要天黑的日落時分獨自前來。


日光牧場的牛棚,這裡的牛棚沒有荒廢,還是有在養牛的,經過時請不要驚擾牛群


如果要前往三角點,看到這個紅色記號,請順著腳下的土階翻過石牆




三角點就在牛棚後方,其實也不算相當隱蔽,只是位置有點奇特而已(笑)



聽說2021年時,有請阿兵哥來幫忙清除鐵砧山附近的芒草,所以現在前往三角點的路徑變得比以往明顯很多了。如果只是要來撿「三角點」的話,只要把車開到「日光牧場」,下車後不用十分鐘就可以抵達鐵砧山三角點了!


鐵砧山三角點紀念寫真


此時已近夕陽西下,拍完照準備下山了!


牛棚裡的牛隻好奇地靠近柵欄看著我




離開牛棚


離開日光牧場後,沿著一小段產業道路下坡,下後就會接上寬敞的大馬路,一直往下走沒多久後,就能抵達劍井了。



回到台中市,跟家人去森森燒肉(公益店)吃和牛燒肉,這是第二次在台中吃森森燒肉。我們點了一份最貴的和牛套餐(有代烤服務),以及一份普通的套餐(需要自己烤)


聖誕節將近,店家也在入口放置了一些應景的聖誕裝飾


























聖誕節將至,夜晚台中鬧區的路上,不時出現一些應景的改裝車呼嘯而過。




熱門文章

【秋季清邁遊 Part 5|Visit Mae Ya Waterfall and Wachirathan Waterfall】The 6 Day Itinerary To Explore Chiang Mai And Northern Thailand's Mountains

台中【馨苑小料理】西區店|巷弄裡的人氣台菜店|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美食|提供合菜、個人套餐

Jan 2025【日本東北】溫泉三昧之旅④ 在大雪飄落的雪國,追尋秘湯之宿與極上美食(福島~探訪豬苗代湖、磐梯山、會津若松城&千年古湯 蘆之牧溫泉)

Feb, 2024【台中西區】桃太郎日本料理|隱身巷弄裡的39年老字號無菜單料理|食材新鮮、自然美味

Jan 2025【苗栗泰安】泰安警光山莊泡湯&彰化CP值極高的日本料理|沐藏料理所X海龍王|彰化板前料理 ♨️🍁🥢🍲

Jan 2025【日本東北】溫泉三昧之旅① 在大雪飄落的雪國,追尋秘湯之宿與極上美食(秋田~探訪有日本溫泉界頂點之稱的秘湯乳頭溫泉鶴之湯)

2019.10.9~13【令和元年の紅葉の山旅へ PART①】秋の贅沢、黒部川の源流へ北アルプス深部を縦走5日間!Day0、Day1(前泊、折立~藥師岳山莊)

Mar 2025【新竹五峰】油羅山森呼吸:擁抱原始柳杉林秘境之美(羅山林道第一登山口往返)

Sep 3~4, 2021【烏來三大林道】未完成的「新北橫公路」~遠離塵世喧囂的西坑林道、桶後林道、內洞林道

Feb 2023【台中和平】裡冷林道Off Road單車野營~順登谷關七雄之首八仙山!單車+野營+登山,三個願望一次滿足

文章列表

Contact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