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信義】丹大林道與消失的省道台16線|可徒步深入中央山脈的經典長程林道

圖片
布農族人有這麼一句話:「濁水溪的上游,不是終點,是我們布農文化的起源」,這句話揭開 丹大林道 的旅行序幕。下面是幾年前,丹大林道還沒被媒體大肆報導前,我曾在某個冬季前往安靜的丹大林道徒步健行和野營,以及在工寮過夜的三天兩夜重裝健行紀錄。 2024.01.31更新:合流坪的鋼便橋已於今日被台電撤除了 連結: 台電施工後丹大林道「恢復」通行! 拆橋挖巨溝「車輛恐無法通過」 丹大地區 位於臺灣本島中部之濁水溪上游,行政區隸屬於南投縣信義鄉,為全國面積第二大的鄉鎮。丹大地區也是濁水溪的發源處。東側翻過中央山脈可達花蓮,南鄰玉山國家公園,西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北側則與仁愛鄉相接。 潭南、雙龍、地利及人和四村等區域皆位於信義鄉,著名的 丹大(孫海)林道 便位於地利村中,沿著步道往東至花蓮邊界處可與七彩湖相接。其中地利村及雙龍村面積最大,合佔本區約七成面積,人和村次之,面積最小者為潭南村 。 丹大林道周邊地圖 丹大林道路徑示意圖 日治時期西元1943年,原本預計將東部花蓮木瓜溪流域附近的水力發電廠所生產的剩餘電力運輸到西部,但因為日本在1945年戰敗後,計畫就宣告中止,1948年台灣工業急速發展,用電量大增,直到1950年獲得美國援助執行了能高路線全長45公里的69kV東西向輸電計畫。 之後為了解決花東地區電力供應問題,台電於1985年開始研究新東西輸電之路線,最後決定自南投明潭發電廠與大觀第二發電廠輸送電力至花蓮鳳林超高壓變電所,此新東西輸電線於1990年開始辦理路線中心測量,1998年完工,全長72.4公里。 沿線共有196座電塔,線路橫跨中央山脈海拔2925公尺的崇山峻嶺,並在「 七彩湖 」附近的越嶺處設有「 光華復旦 」紀念碑,西以 丹大林道 、東以 萬榮林道 為維修保線道路。 丹大林道是深入丹大地區的重要通道,1958年(民國47年),出生於現今雲林縣口湖鄉的孫海,標得林務局巒丹大事業區第八林班地檜木原始林採伐權及伐木後的重新造林權,為了進入深林,孫海沿著原本的山徑開闢出可以卡車通行的丹大林道,因此丹大林道也被稱為「 孫海林道 」。 當年為了闢築林道與運輸需要,孫海建造了一座木橋於合流坪橫跨濁水溪,之後改為水泥橋,這座橋就是著名的「 孫海橋 」。 為了伐木業而開闢的丹大林道,其終點一開始並不是在七彩湖,後半段到光華復旦碑約12公里路段,是台電為了興建東西線輸電工程,才於

May, 2024【新北瑞芳】猴硐越嶺三貂嶺(柴寮古道+中坑古道健行)|探訪礦業遺跡與山林風光

三貂嶺越嶺猴硐路線,由三貂嶺步道(碩仁國小至五分寮福興宮)、中坑古道(五分寮福興宮至烏塗窟山越嶺鞍部),以及柴寮古道(烏塗窟山越嶺鞍部至侯硐),三段步道所串連,沿途有瀑布、駁坎、古厝、土地公廟、壺穴、鐵道、礦村等景色,淙淙水聲伴著翠綠林蔭,是條清涼宜人,景觀多樣的健行路線。

猴硐,地名源自當地的山洞有猴群出沒,所以稱為「猴洞」。日據時期,猴洞因開採煤礦而繁榮,成為煤鄉,居民多從事礦工,由於不喜歡洞裡有水,因此將猴洞的「洞」改為「硐」「ㄊㄨㄥˊ」,以求吉利之意。民國51年(1962年),政府以「猴」字不雅而改名為「侯硐」;直到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因當地居民陳請,於是政府又將「侯」改回「猴」。

天氣預報顯示下週會連續下雨幾天,趁著週末天氣不錯,趕緊來去走個古道。下午兩點從林口出發,三點左右抵達猴硐車站,附近幾個停車場都已停滿車,於是沿著柴寮路繼續開到底,然後左轉過復興橋,再右轉往三貂嶺車站方向開,不一會兒發現到路旁有一處白線空地,剛好可以停一台車,停好車後輕裝出發。

時間已是下午3點,路口有一位警察小哥在指揮交通,向小哥詢問古道入口在哪,小哥告訴我方向,並建議我這個時間不建議上山,說山上有個點比較容易迷路,之前發生過山難。

我跟小哥說沒關係我去走一下,便朝向登山口前進。經過柴油機車庫咖啡(由舊柴油車庫改建)和內寮仔(昔日礦工宿舍),右轉即可看見柴寮古道的指標,下方還貼著一張虎頭蜂螯人的警示牌。

柴寮古道,由猴硐至瑞芳的福興宮,全長4000米,雖然時間已近傍晚,但路程距離不長,也沒什麼好擔心的。雖然目的地是三貂嶺車站,但心中打算若天黑來不及走完,頂多從五分寮福興宮下山,再慢慢走去瑞芳車站就行了。

古道一開始是石階路,然後轉為寬敞的土路,看起來應該是以前的車道。途中又個岔路,指示牌寫著「天車間」,這是當年「瑞三本鑛」在山林裡留下許多設施之一。天車間利用捲揚機拉動礦車,配合著軌道運輸,對礦業歷史有興趣的,不妨可以順路去看看。

從登山口步行約20分鐘後,會經過一處鐵皮屋民宅(柴寮13號),看似已經無人居住,門口擺放許多堆好的木片,還停著一輛已完全荒廢的老式三輪機車。

由此,山徑道路會逐漸縮減,最好轉為山徑,再往前行不久,經過「周家古厝」岔路口,不過今天時間已晚,取直行往三貂嶺車站的方向前進。其實猴硐山區還留存著許多當年礦業的人文遺跡,但今天時間有限,無法造訪太多地方,只好等下次有機會再來慢慢感受。

下午3點45分經過一處休息平台,這此處也是一個岔路口,應該是越嶺鞍部,從這裡開始,就是「中坑古道」,指標上寫著福興宮2500公尺,由此開始下坡。續行不久,眼前出現小溪和木板橋,然後山徑繼續沿著小溪而行,之後碰見三位遊客從對向迎面走來,沒有交談,不知道他們是從哪走過來的。

沿著小溪前進一小段路後,又遇到岔路口,這裡又遇到兩個人,好象是要走往猴硐的方向。取左則是以前的上學路,可以比較快抵達三貂嶺車站,指標寫著福興宮往右,於是我取右走。

隨即又開始爬坡,然後會經過一處古早厝遺址,石頭建築已經剩下斷垣殘壁,石牆上覆蓋著青苔和植物,顯示出遺址的歷史悠久。周圍濃密的樹林和植被,呈現出一片鬱鬱蔥蔥的綠色景象。前方的指示牌上寫著福興宮1500公尺。

過古早厝之後不久,遇到一隊長青隊伍,他們是從三貂嶺走過來的,說已經走了三個小時,後來我下山搭火車回到猴硐,又再次遇到他們一次。

過古早厝遺址後,會經過一片看似濕滑的大石壁,中間有架設繩索輔助,不過石壁其實不算很濕滑,且有凹洞可作為拓點,慢慢走即可安全通過。

過了大石壁後,有左右兩條路,路口有指示牌,右邊的路可至福興宮1100公尺,左邊的路則是往三貂嶺車站的山腰路。指示牌上寫著120分鐘,但其實根本不用那麼久。

根據離線地圖,兩條路都可至三貂嶺,取右往福興宮的路,也可以接三貂嶺瀑布步道繞至三貂嶺車站,而左邊的山腰路,則是一條從山腰橫切,下抵碩仁國小的捷徑。此時已是下午4點20分,我要趕下午5點46分的火車回猴硐,大約只剩一個多小時,因此決定抄捷徑下山。(註:這條山腰路山徑狹窄、雜草多,路況不太好,不適合新手走

沿著山腰路走沒多久,前方遇到兩男一女的隊伍迎面而來,似乎偶些神色慌張,閒聊得知他們是要走往猴硐的,好像是走錯路才會走來這裡,並跟我說這條路的路況不好,我則告訴他們,前方路況就好走清楚了,毋須擔心。

之後繼續前行。大約走了20分鐘,就下到三貂嶺步道的岔路口了,指標寫著往左可至碩仁國小,往右是三貂嶺步道,可前往合谷瀑布、三貂嶺瀑布群,其實這條路就是從福興宮那邊走過來的路。三貂嶺步道的路況,跟剛才抄捷徑過來的山腰路相比,根本就是康莊大道。

因為還有一點時間,所以我先去順訪了「合谷瀑布」,合谷瀑布這裡只是一個觀景台,有指標寫著往三貂嶺瀑布1200公尺,不過三貂嶺瀑布群,我在9年前走過了,印象中當時是走到大華車站。拍完照後,回頭走往三貂嶺車站。

下午5點抵達山中的小村落三貂嶺,古道的入口處有一間碩仁國小,大門深鎖,看起來已經廢棄了。鐵軌對面好像有一些賣吃的店家,不過肚子也不餓。走下階梯後,便沿著鐵道旁的步道往三貂嶺車站前進。

三貂嶺的名字來源與地形有關,「三貂」指的是這裡山嶺的形狀像三隻貂。這個村落自日據時期開始便是煤礦開採的重要據點,因而逐漸發展起來。過去的三貂嶺是礦工與居民的聚居地,有著濃厚的工業歷史與人文風情。

途中,不時有火車從身旁經過,有自強號、區間車,也有黑色外觀的運煤列車。悠閒地走了20分鐘後,隨即抵達三貂嶺車站,車站前方有隻貓慵懶得躺在地上,我在月台附近找了個座位欣賞一下基隆河的景色,待傍晚區間車準時進站,搭上火車返回猴硐車站。

時至傍晚,遊客紛紛離去後,猴硐山村只剩下時光流逝帶來的孤寂,空蕩蕩的停車場上,僅有幾隻貓慵懶地趴在路上。

猴硐聚落曾經數度繁榮。清代時期,淡蘭古道使這裡成為必經的重要關口;隨後大粗坑發現金礦,淘金夢引來大量人口。日據時代,日本人大量掠奪台灣的林木和礦產資源,使猴硐迎來一段黑金歲月的繁榮高峰。

如今,猴硐擺脫煤炭與礦坑的形象,重新以含蓄優雅的貓村形象,成功引起迴響,更曾獲CNN推薦為全球六大賞貓景點。假日的觀光人潮摩肩接踵,似乎都想來分享這裡特有的慵懶氣息,或者說,是想被貓給療癒。

下次有機會再來走一趟三貂嶺至牡丹的越嶺路線。

柴寮古道+中坑古道健行足跡:https://www.sports-tracker.com/workout/davidwang400/6649c598adf8645081e49f24













































































































熱門文章

[轉載]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全文)

Nov 2023【新北貢寮】山海相伴的雪山尾稜北段健行(福隆~石城)|秋天可欣賞芒草山稜與大海交織而成的美景

May 2023【台中南屯】地雷店食記|森鐵板燒|用餐體驗差,價格超貴卻豪無價值。小心別踩雷!!!

【南投信義】丹大林道與消失的省道台16線|可徒步深入中央山脈的經典長程林道

【美國加州】加州一號公路自駕遊~Half Moon Bay、17 Mile Drive、Bixby Greek Bridge、Big Sur、McWay Falls、Elephant Seal Rookery

Sep, 2021【苗栗南庄】蓬萊林道Off Road小試|雨後很爛很濕滑|二傳低底盤車勿輕易嘗試

May 2024【新竹橫山】大山背古道群|騎龍古道健行|探訪百年糯米橋,感受古樸風情

Aug, 2023【桃園大溪】桃園小百岳編號23-溪洲山步道|適合訓練腳力、還能觀賞石門水庫的山水景色

關於 Project Astra 和 Gemini AI 的一些隨想和實作

Feb, 2024【台中西區】桃太郎日本料理|隱身巷弄裡的39年老字號無菜單料理|食材新鮮、自然美味

文章列表

Contact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