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投信義】丹大林道與消失的省道台16線|可徒步深入中央山脈的經典長程林道

圖片
布農族人有這麼一句話:「濁水溪的上游,不是終點,是我們布農文化的起源」,這句話揭開 丹大林道 的旅行序幕。下面是幾年前,丹大林道還沒被媒體大肆報導前,我曾在某個冬季前往安靜的丹大林道徒步健行和野營,以及在工寮過夜的三天兩夜重裝健行紀錄。 2024.01.31更新:合流坪的鋼便橋已於今日被台電撤除了 連結: 台電施工後丹大林道「恢復」通行! 拆橋挖巨溝「車輛恐無法通過」 丹大地區 位於臺灣本島中部之濁水溪上游,行政區隸屬於南投縣信義鄉,為全國面積第二大的鄉鎮。丹大地區也是濁水溪的發源處。東側翻過中央山脈可達花蓮,南鄰玉山國家公園,西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北側則與仁愛鄉相接。 潭南、雙龍、地利及人和四村等區域皆位於信義鄉,著名的 丹大(孫海)林道 便位於地利村中,沿著步道往東至花蓮邊界處可與七彩湖相接。其中地利村及雙龍村面積最大,合佔本區約七成面積,人和村次之,面積最小者為潭南村 。 丹大林道周邊地圖 丹大林道路徑示意圖 日治時期西元1943年,原本預計將東部花蓮木瓜溪流域附近的水力發電廠所生產的剩餘電力運輸到西部,但因為日本在1945年戰敗後,計畫就宣告中止,1948年台灣工業急速發展,用電量大增,直到1950年獲得美國援助執行了能高路線全長45公里的69kV東西向輸電計畫。 之後為了解決花東地區電力供應問題,台電於1985年開始研究新東西輸電之路線,最後決定自南投明潭發電廠與大觀第二發電廠輸送電力至花蓮鳳林超高壓變電所,此新東西輸電線於1990年開始辦理路線中心測量,1998年完工,全長72.4公里。 沿線共有196座電塔,線路橫跨中央山脈海拔2925公尺的崇山峻嶺,並在「 七彩湖 」附近的越嶺處設有「 光華復旦 」紀念碑,西以 丹大林道 、東以 萬榮林道 為維修保線道路。 丹大林道是深入丹大地區的重要通道,1958年(民國47年),出生於現今雲林縣口湖鄉的孫海,標得林務局巒丹大事業區第八林班地檜木原始林採伐權及伐木後的重新造林權,為了進入深林,孫海沿著原本的山徑開闢出可以卡車通行的丹大林道,因此丹大林道也被稱為「 孫海林道 」。 當年為了闢築林道與運輸需要,孫海建造了一座木橋於合流坪橫跨濁水溪,之後改為水泥橋,這座橋就是著名的「 孫海橋 」。 為了伐木業而開闢的丹大林道,其終點一開始並不是在七彩湖,後半段到光華復旦碑約12公里路段,是台電為了興建東西線輸電工程,才於

Feb 15~17, 2013【百岳】二訪雲海的故鄉 △▲北大武山△▲ 春節登山行(Round 2)

南疆聖山【北大武山】是中央山脈南邊最後一座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也是魯凱族和排灣族的聖山,素以雲海、落日彩霞、日出晨曦以及鐵杉林美景著稱;深秋有楓紅美景,初春有原生種一葉蘭。從舊登山口至北大武三角點,全長距離9公里,海拔變化約有1549公尺,都在南臺灣自然美景的最精華區域「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及「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內。大武山自然保留區則保留有台灣僅存的大面積之低海拔原始闊葉樹林,且亦為唯一保有由海拔二百至三千公尺相連完整的原始森林植群。大武山自然保留區高達93.23%的天然林覆蓋度與完整的森林植群,是台灣僅存唯一且無可替代的代表性森林生態系。

【北大武山】位於屏東縣泰武鄉及台東縣金峰鄉的交界處,中央山脈主脊的最南端,步道單程約9公里,山頂標高3090公尺,有一等三角點,是南台灣唯一超過三千公尺以上的山峰,因此有「南台灣屏障」的雅號。北大武山的山形巍峨壯碩,但是山脊瘦狹,東西兩側彷彿被削去一樣,因此由北往南望去,如同一個尖銳的錐形體,山頂布滿碎石,幾乎沒有樹木。北大武山西稜方向延伸至日湯真山及西大武山,南稜方向則往南大武山迤邐而去,之間無任何山岳阻擋,因此山以雲海、日出及夕陽著稱於山岳界,天氣好時稜線上最遠可以展望到高雄市區及台灣海峽。

【北大武山】一直是山友們嚮往的一座山峰,尤其是在高屏地區,只要天氣佳時,一抬頭即可見它巍峨的山容,彷彿在地平線上拔地而起,有如一片屏風一般,矗立於中央山脈南端,成了東西部之間的天然屏障,俯視三大海域,傲視南部群峰。北大武山的美可說是集合了台灣山岳之美於一身,隨著四季的變化,雲海、日出、日落、鐵杉林、神木、絕壁、甘泉、鳥獸、楓紅等不勝枚舉,難怪許多人對它愛到幾近瘋狂。

自古山岳即為文人墨客頌贊稱揚,大武山自不例外,除得台灣「五嶽」之名,林文安在首登時即以「巍峨崢嶸的大武山」之名發表。邢天正則有「嶙峋崱山刀 石骨攢尖 三方觀海 一臂擎天 南台主嶽 獨峙雄瞻」的佳妙詞句,將大武山的容貌及展望,表現得淋漓盡致。 陳世空在【山海大觀大武山】中,對大武山的壯美有諸多著墨,他說:「大武山的無雙美景,首推『落日晚照』。當天氣晴朗時,站在絕頂上雄視三千公尺底下的巴士海峽、台灣海峽以及太平洋,欣賞落日晚照,當真是山空天入海,大地歸虛無! 美,到了難以描繪的程度,大約就是最終極的美了」。

北大武山在清初地名為傀儡山,明治42年(西元1909年)11月,日人野呂寧一行從西麓(舊平和)登頂大武山,留下首登記錄;民國44年元旦,林文安、李明輝、蔡景璋、王燈火、李榮顯、黃共芳、簡進添、劉彩勤等8人與佳平分駐所蔡巡官兩人,以及原住民13人,總共23人的龐大隊伍,從佳平村出發,經泰武村,循日治時期的攀登步道直抵檜谷紮營,並於1月3日登上大武山頂,完成光復後首登記錄。

今日北大武山國家步道路線,早期是當地原住民獵人的獵徑,昭和15年(西元1940年)日本人開始勘查台灣五獄的登山路線,便沿著此路徑上山抵達此處,當時稱此處為檜山,昭和19年(西元1944年)日人為建造步道及山上的神社日本人便在檜山興建施工所,以監督管理工程,便是檜谷山山莊的前身;神社完工後,為提供日人登山住宿之用,便就地取用附近的檜木改建成驛館。戰後日本退出台灣,泰武居民將驛館拆除以其木材興建學校,直到民國56年(西元1967年)才由林務局原地重建避難山莊,並正式取名檜谷山莊。民國90年(西元2001年),屏東林區管理處重新翻修,將檜谷山莊重建為設備完善的大型山屋,除提供遮風避雨之處外,還提供乾淨的水源及衛生設備,可提供42人住宿,服務往來北大武山的山友。

全世界第一位登頂聖母峰的女性;日本女登山家"田部井淳子"曾經攀登北大武山,並驚嘆它原始美麗的山林及氣勢雄偉的景緻,稱它為全台灣最美麗的高山,也是絕對值得山友前來探訪的一座高山。(田部井淳子の山旅日記:台湾・北大武山3090m(2009年4月26日~5月2日)

一般人攀登北大武山,大多以檜谷山莊作為基地,分成二天一夜或是三天二夜兩種方式來攻頂,安排三天二夜的時間慢慢品味原始山林,應該是較為輕鬆且理想的行程。二天一夜的行程是第一天從登山口到海拔約2150公尺的檜谷山莊,或是到海拔2400公尺的第一水源處紮營,次日凌晨攻頂看日出,折返後立即下山。而三天二夜行程則是第一天到檜谷山莊,次日登三角點後折回山莊再宿一晚,第三天才下山。自從八八水災之後,通往原本登山口的泰武道路柔腸寸斷,必須從更遠的新登山口經兩段高繞來到舊登山口,平均單程多出兩個小時的路程,也加深了兩天一夜或單攻的難度。

本次行程的安排基本上和前一團差不多,同樣是三天兩夜的輕鬆行程,22位團員分別來自北中南各地,除了網路上招募的團員,也找了老同學冠迪哥、佳純、冠迪的學長阿準、以及之前爬山認識的山友小仕子兄一同參加。此行安排了三輛八人座接駁車,統一在高鐵左營站集合出發。2/15抵達高鐵左營站約早上8點左右,來接我們的司機同樣是陳先生,還有另外兩位司機大哥,其中20人分乘三輛4WD接駁車出發,另外兩位團員自行開車到佳平檢查哨與我們會合。從高雄走司機大哥稱之為"高潮公路"的88號快速公路到潮州,再走縣道187到萬巒休息吃早餐,接著從屏102經泰武,到達泰武部落(庫拉路斯),道路前方有座雕塑精美的牌樓和正前方「大武山之門」巨石。之後接北大武林道,三輛4WD和一輛自小客車繼續在羊腸小徑上前進,約莫早上11點抵達北大武新第二登山口,時間上比前天來的時候還快了一些。

新第二登山口位於新第一登山口〈木梯登山口〉之後,再過去就是大崩壁了,所以算是目前車輛可到達的最後位置(高底盤車輛)。大崩壁寬約五百公尺,是八八水災造成的,現場架有流籠橫越到對面,為修整步道運送材料用。我們按規矩採取高繞的方式來通過這片大崩壁。

領隊:David(本人)
團員:冠迪、阿準、佳純、小仕子、靖敏、阿南、Patrick、玉春、加菲、小木、Becky、Lillian、羽祺、Eric、泰山、 怡、守每、阿誠、Peter、亮亮、立亞(共22位)
日期:2012年2月15日至2013年2月17日




Day1:本日預計總行程時間5小時
高雄(9:00前集合,早餐自理)→屏東內埔→泰武佳平檢查哨→新第二登山口(整裝出發,高繞陡上)→舊登山口(H1520m)→越嶺鞍部→3.8K光明頂/喜多麗斷崖(H2115m, 天氣好時,可看雲海及高屏地區夜景)→4.0K檜谷山莊前叉路口(請取左往山莊)→4.2K檜谷山莊(H2150m, 確認人數,宿營、晚餐)


新第二登山口附近停有一台小型挖土機。


團員們於新第二登山口整裝,此時旁邊別團有幾位年紀較大的山友詢問我們這一群人是從哪來的,簡單寒暄幾句之後,大夥整裝完畢背起背包,於早上11:15左右啟程上山!剛開始我詢問有沒有人想走前面,看起來沒人想走前面,只好由我領頭前進,小仕子兄則幫忙在後面壓隊。


約走10分鐘左右便接上產業道路,在此休息等待後方的團員跟上!


團員阿南兄


團員亮亮、立亞


團員加菲


團員冠迪哥





火炭母草
科名:蓼科蓼屬
別名:冷飯藤、秤飯藤、倩飯藤(台灣)、赤地利、斑鳩飯、火炭星、火炭藤、白飯草、白飯藤、飯藤、川七、信飯藤、雞糞藤
特性:本品全長約30~100公分。莖扁圓柱形,有分枝,節稍膨大,下部節上有褐色須根,淡綠色或紫褐色,嫩枝紫紅色,無毛,有細線棱;質脆,易折斷,斷面灰黃色,疏鬆,常中空。葉多卷縮或破碎,完整葉片展平後卵狀長圓形,長5~10公分或過之,基部截形或稍圓,全緣,上面暗綠色,有淡紫色斑塊。下面色較淺,兩面近無毛;托葉鞘筒狀,膜質,抱莖。無臭,味酸、微澀。



上山途中正巧又遇到這群小學生,前幾天2/13下山時才遇見他們一行30人左右的隊伍要上山,今天他們已經順利登頂並要下山了!冠迪哥問了其中一位小妹妹是念幾年級,小妹妹說是四年級。瞧這些小朋友揹著厚重的登山背包,實在是令人佩服!看樣子台灣的登山界還是有希望的XD


沒多久又遇到許多正要下山的山友,大家互相道聲早安便繼續前進!


從新第二登山口走了大約一個小時,上午12:20左右,出第二段高繞(H1436m),接最後林道左轉續行。



中午12點半,經過第二停車場指標牌(H1490m),北大武登山口附近以前有兩個停車場,第一停車場(舊登山口)有一個指示牌指往舊筏灣和日湯真山,以前車輛可以直開到這裡,很難想像當時的盛況是如何。


冠迪哥的學長阿準兄,據他說當年唸大學時即已走完雪山六脈,佩服佩服!


上午12:40左右,與冠迪哥和其他幾位團員陸續到達北大武舊登山口,今天走的比較快,從新第二登山口走到這裡只花了85分鐘。沒多久最後一位團員施小姐和壓後的小仕子兄也到達,施小姐的狀況好像不太好,小仕子兄請我幫她分攤一些重量,於是乾脆幫她把睡袋和雨衣放到我的背包裡,阿準兄則自願幫她揹瓦斯爐。


舊登山口這裡有舊伐灣的指標牌,沿著沒水的洗手臺旁邊的路走進去,就可以看到廁所。通往黃梔花廁所前,陡上台灣杉人工造林可攀登日湯真山。後方山路可通往舊筏灣瑪家鄉排灣族部落。由此至「舊筏灣部落」之歷史步道往返約12公里,需5至6小時;至標高1703公尺的「日湯真山」,來回一趟約1.5小時,還可以縱走至標高1556公尺的「鱈葉根山」,其路況較為艱險,約需多花費2小時。


先行抵達的團員們早已席地而坐,在此休息享用午餐。我從背包裡拿出早上在便利商店買的飯糰出來裹腹,吃飽了才有體力繼續上路啊!




在舊登山口休息30分鐘後,下午1:10通知大夥背包上肩,可以準備出發了!今天的目的地是海拔2150公尺的「檜谷山莊」,從舊登山口到檜谷山莊,距離四公里,爬升落差約六百公尺,大約需要4到5小時左右的時間,可以算是輕鬆的行程!


舊登山口這裡設有一根0K里程木樁(H1547m)。北大武山國家步道每0.5K皆設有里程碑木樁,同時標有海拔高度和經緯度,沿路路跡明顯,唯獨下過雨後山徑濕滑,需小心行走。從舊登山口到檜谷山莊的路徑只有一條,沒有迷路的問題,遇崩塌路段亦有繩索來做安全措施。此步道由林務局負責維護,登山者眾多,而最令人驚豔的美景則是秋冬季節的雲海景致。

北大武山步道從舊登山口到三角點共設有編號4號~46號解說木樁,讓登山客透過「北大武國家步道導覽手冊」對應說明,藉以了解北大武山 生態與動植物生長環境。舊登山口至檜谷山莊,中途計有6個崩塌處,小心通過安全無虞,但若遇到下雨天,則需特別注意上方的落石。


與冠迪哥、佳純、阿準合影於北大武舊登山口。海拔約一千五百公尺的登山口,其實也是南台灣壯麗闊葉林的起始點。這裡的楠柯常綠林非常旺盛,大小樹群圍繞在身邊;出發後沒多久,林下幽徑很快便吞噬我們一行人,腳底的腐植落葉正好充當彈性軟墊,不時可見翠綠綿毛般的苔蘚,鋪滿潤溼的岩塊上。

此區域為林務局89年建置「中央山脈保育廊道」之一的「雙鬼湖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步道南側屬「大武山自然保留區」,是全台灣面積最大的保護區,亦是南台灣重要物種基因保存庫,如1983年曾經被發現的瀕臨絕種動物--台灣雲豹。





山徑上四處可見有趣的高山植物!北大武山除了以壯闊的雲海、動人的夕陽、以及鐵杉巨木等名聞遐邇,山林中更孕育有相當豐富的野生動植物物種,如珍貴的原生蘭花「台灣一葉蘭」,就隱身在步道途中的岩壁上;每到春天花開時節,總是吸引許多的攝影愛好者上山捕捉她的美麗風采!




下午1:40左右,經過0.5K附近的第一處崩璧,慢慢通過安全無虞。



從登山口到檜谷山莊之間的山徑,迂迴更替於陰陽坡面,以致於闊葉林分之間,仍有許多崩塌地。但近年來經過林務局的整修,目前的步道已經非常完善,行走其間安全無虞。






台灣懸鉤子
科別:薔薇科懸鉤子屬
別名:南投懸鉤子
特徵:攀緣或匍匐灌木或亞灌木。莖幼時密被絨毛;刺無,或小而少。單葉,闊卵或圓形,3~5淺裂,不規則鋸齒緣,下表面被黃褐色絨毛;托葉長橢圓形,全緣至羽裂。腋生或頂生總狀花序;萼片三角形至卵形,外面密被綿毛,單生或成簇生、繖房或圓錐花序;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數;心皮多數,離生。集生果,由數或多粒小核果集生在圓錐形果托上而成,紅熟。




下午2:20左右,經過1.5K里程木樁(H1618m),旁邊有一座木棧橋。周遭的山桐子雄株在 5月份天空會落滿綠色如火焰般花蕊。


下午2:40左右,經過1.75K斷木廣場,此處地上有頁岩可坐下休息,在12月份可欣賞烏心石白色無暇的芳香花瓣片片落下。此處一旁立有「禁止進入」的警示牌,後方為西大武山之山徑,經過此處不休息續行。看著解說牌上的鳥類,聽小仕子說剛才一路走來有在樹上看到幾隻解說牌上出現的鳥類,很遺憾我竟然沒有去仔細留意觀察。




沒多久經過2K處(H1712m),進入常綠闊葉楠櫧林帶,緩坡林道,無人聲吵雜時,有機會遇見一對夫妻鳥「藍腹鷴」。跟隨在後方的團員Eric第二天早上因為身體狀況不佳,自願放棄登頂行程,留在檜谷山莊休息一天。





下午2:50左右,經過2.1K處的一段崩塌處,小心通過安全無虞。



沒多久經過2.3K處(H1770m),取左方叉路20分可登頂西大武山(H1894m)。
下午3點左右,抵達2.5K長椅休息處(H1790m),長椅後方樹林中有通往西大武山之山徑。這裡屬於南洋紅豆杉廣場,大夥卸下背包在此短暫休息。此處另設有11號解說樁(主題:紅豆杉)。


團員們合影於北大武山國家步道2.5K處。



休息10分鐘左右,通知大夥兒背包上肩,繼續出發!之後路線轉東南向腰繞稜線左側,山徑也開始轉為陡上。


北大武步道從舊登山口0K到2.5K(H1790m)沿途景觀並無特殊之處,主要為大葉石櫟植物,並有蕨類與小型灌木叢生。而從2.5K到4.2K檜谷山莊(H2145m)的這段路,植物生態則較為豐富,沿途分佈有高山杜鵑植物,還可看到阿里山五味子以及阿里山一葉蘭。

除了豐富的高山植物之外,北大武山也相傳是雲豹最後的故鄉,自80年代中期起,這種原本在台灣中低海拔闊葉林間稱霸的大型貓科動物,已經沒有人能在山林中親眼目睹,許多聲稱的目擊大都只是臆測。如果25年內完全沒有相關的野外記載,這個物種便會被宣告滅絕。



川上氏菫菜,菫菜科,屬名 Viola 為希臘語 ion衍用而得;中名菫菜, 是以花菫紫色、嫩芽可供救 荒野菜之利用而名之。種名 stenopetala指狹長花瓣,最早 由永澤定一(Nagasawa, S.)於 1905 年 11 月在玉山發現,稍後 1906 年 10 月再 由川上瀧彌與森丑之助採集確認。多年生草本, 根莖短,粗壯,肉質,具走莖。葉根生、叢生, 三角狀,先端銳尖,背面淺紅色,邊圓鈍鋸齒, 柄長達15 公分,花單生,淡紫色至白色,具有紅 色瓣紋,5 枚花瓣左右對稱,後花瓣及側花瓣卵 狀楔形,唇瓣(下位花瓣)最大且較長瓣紋明顯, 先端凹頭,後方呈筒狀膨大距,萼片 5 枚,蒴果 呈3 瓣裂。分布屬特有種,全島低至中海拔山區。




從步道2.5K往3.8K光明頂的途中,是印象中較為辛苦的一段路,但也是最美的一段路;因為當你抵達光明頂後,看見南大武山聳立在雲海裡的那一刻,一切的辛苦都會值得。


抵達步道3K處,進入杜鵑林相,可惜現在不是花期。台灣杜鵑純林,材質暗紅,樹幹寬約300公分,株高8公尺,彎曲盤結,形成森林廊道。





肉穗野牡丹
科名:野牡丹科肉穗野牡丹屬
別名:楮頭紅、滿江紅、肉穗草、草野牡丹、姬野牡丹草(日本)
特性:多年生草本,多為肉質,莖--多為匍匐性,具單生或分枝的枝條,先端常有翼翅,基部則有角稜。葉--卵形或卵狀三角形,先端漸尖,基部鈍,紙質,葉緣有鋸齒且為毛緣,表面散生剛毛,背面具有毛茸,主脈3條於表面凹下而於背面隆起,側脈較不明顯。花--單生,生長於枝條的先端,略大,粉紅色或紫紅色。果實為蒴果,球形,長 0.5~ 0.7 公分,成熟時為頂端的 4 瓣裂;種子多數,細小,表面有小粒體。





下午4:15左右,經過3.5K木樁(H1890m)。過了步道3.5K處,轉變成阿里山榆植物社會。此處可見阿里山茵芋、大頭茶、鄧氏胡頹子、阿里山五味子和長在岩壁、苔蘚潮濕處的台灣一葉蘭。之後ㄉ開始一路陡上,還好帳棚和睡袋前幾天已留在檜谷山莊營地,今天背包的重量並不重,因此可以輕鬆應付!


午後的濃霧使得展望不佳,只好留心山徑旁的花草景物;霧林帶裡開滿茂盛的蕨類,在森林中佔有一席之地。



隨手拍下山徑旁不知名的野生植物


下午4:45左右抵達3.8K的裸岩稜線平台,這裡屬於玉山假沙梨平台,更是欣賞落日晚霞黃金地段,這裡視野極佳,具有270度的展望;除了東面被南、北大武山所阻擋之外,其他三面均可看見不一樣的美麗景色!開心與幾位團員合影於此。很遺憾今天抵達的時候,四周雲霧繚繞,一片霧茫茫的,看來是沒夕陽可欣賞了,於是大夥兒拍完照便起身往檜谷山莊前進。




離開3.8K後,下坡經過一段寬約70公分的瘦稜,接著繼續往檜谷山莊前進!檜谷的迎賓門是一截巨木,長滿蓬勃盎然蕨類,攀過五層木梯,不久即可看見三叉路口,左往檜谷山莊,右往北大武三角點。



下午5點左右,經過4.0K叉路口(H2108m),由此取佐往檜谷山莊(距離0.2K)只需五分鐘的路程,往右邊則是前往北大武三角點的山徑。


抵達今晚的落腳處「檜谷山莊」。山莊位於步道4.2K處,是坐落於山谷之中,被一堆檜木所包圍的山屋。山莊所在地屬於海拔1800公尺到2500公尺的檜木霧林帶,而紅檜與鐵杉則分佈於海拔2300公尺至2600公尺的之字陡上路段之間;上到海拔2500公尺以上之稜線,幾乎已是鐵杉的天下,直到過了海拔2600公尺至3000公尺的地帶,才算真正進入鐵杉林與箭竹林的針葉純林帶,屬於標準的冷溫帶鐵杉林。北大武山雖然沒有海拔3000公尺至3500公尺的亞高山冷杉林帶,卻可以發現生長在森林線海拔3600公尺以上的玉山圓柏,十分奇特!


檜谷山莊是由木頭及塑膠板打造,寬大舒適,床位可供42位山友使用,同時也設有廁所和多個洗手台,並有充足穩定的水源可洗東西和沖馬桶。唯獨山屋周遭黃鼠狼橫行,須提防食物被牠偷偷刁走。此外檜谷山莊旁亦有腹地廣大之營地可供山友紮營。


檜谷山莊目前設有管理員,編列42個通舖床位,空間寬敞可容納不少山友,床鋪並有鋪設組合式軟墊。如果申請不到床位,戶外亦有許多營位可自由使用,這樣的設施在台灣已經算是功能完善的山莊。我們事先申請到的3個床位,加上管理員給我們一些其他山友沒來而空出來的床位,今晚約有10個床位可供我們使用,其餘的人則分睡三頂帳棚(行前已聯絡陳先生請人幫我們在檜谷山莊的營地準備好二頂六人帳和一頂五人帳)。


傍晚的檜谷營地一景。今天檜谷山莊的登山客比前天上來時還要多一些,抵達時已有幾位原住民朋友在幫其他團體的山友料理晚餐(住宿檜谷山莊可以請山青幫忙料理伙食,兩早餐加兩晚餐的價錢,據說是1.3張小朋友)。此處水源充足,山莊後方的溪谷有一泓澗水,水質清澈。山莊的廁所也還算乾淨,山莊並設有照明燈,如此完善的設施,在台灣已經可以算是五星級山屋了。此外山莊周邊還設有許多木棧板營地,可容納多頂帳棚使用。


將我的背包放好之後,走到後方去關心一下冠迪哥他們的情況,正好看見小仕子兄裝好水正要走回營地。今天阿準兄自己也揹了一頂三人帳上來,並將帳棚搭在山莊後方溪谷旁邊的空地上,這邊比較少人紮營,夜晚應該比較安靜好睡;還可以嗅得一股檜木香,是一處理想休息場所。



檜谷山莊後方的山谷旁為隘寮南溪支流的源頭,有著潺潺的清澈水流,取水煮飯不成問題。


晚上7點多,安排好團員的帳棚使用問題,回自己的帳棚準備享用晚餐。晚餐吃了一包沖泡飯、一碗泡麵和玉米濃湯,然後泡了一杯紅茶喝,吃晚餐時下起了短暫的霧雨。晚上八點半左右,想睡卻睡不著,於是決定去喜多麗斷崖觀賞星星;據說天晴氣朗的夜晚可由此欣賞高屏地區的繁華夜景。本想找冠迪哥一起去看的,看夜色實在太暗,一時之間竟然找不到他們的帳棚,心想他們或許也已經入睡了,於是乾脆作罷,戴起頭燈獨自往3.8K光明頂走去。行走在漆黑的山徑上,一路上都沒遇到其他山友,來到光明頂時,整個平台也是空蕩無人。看著頭上繁星點綴,星空燦爛,有如一顆顆的鑽石,可惜用一般相機根本拍不出效果。就將這份美景收藏在記憶中吧!



今天的天氣不是很好,無緣從大武山上欣賞到華麗的南台灣夜景。用手持夜拍模式來拍攝,這張照片已經是能拍出來的最好效果了。獨自一人在漆黑空蕩的光明頂待了20分鐘左右,偶爾還可以聽見幾聲疑似貓頭鷹的叫聲,不久後覺得無趣便啟程返回營地,快抵達營地時才遇見幾位山友正要往光明頂走去。



Day2:本日預計總行程時間9小時(含休息吃午餐,於大武祠用餐)
檜谷山莊(5:00起床,早餐、出發)→山莊前叉路口(往北大武山三角點)→風口→大武神木(5.5K處, 樹周設有木欄杆)→最後水源(6.3K處, H2920m, 為岩壁水源,水流穩定但量小, 射鹿溪發源地)→上稜線→7.2K稜上指示牌叉路(H2860m, 取左往三角點,此後有依稀箭竹叢) →大武祠(8.0K處, H3030m, 鳥居已倒)→北大武三角點(8.76K處, 3090m)(在此休息、照相留念、天氣好時有機會欣賞雲瀑奇觀和雲海美景,遠眺四周名山與三大海洋)→(沿原路返回)→檜谷山莊(確認人數、晚餐、宿營)

第二天早上5點左右醒來,早餐吃了泡麵和一杯玉米濃湯簡單解決。早晨的檜谷山莊營地沒有很喧鬧,想起昨夜凌晨3點多醒來,隱約聽見外面有隊伍正準備要出發攻頂的吵雜聲,或許其他隊伍都很早就出發攻頂了。


檜谷山莊旁的走道設有木板料理台,炊煮東西可在走廊煮,長長的走廊,煮起東西來毫不擁擠,甚至看到有些山友就直接睡在走廊的木椅上。由山莊旁的走廊直走到底,下石階後就可以看到廁所,廁所後方有溪谷可取水。


等到大夥兒整裝完畢,集合點完名確認人數後,早上6:45左右出發攻頂!從檜谷山莊到北大武山頂,同樣4點多公里的路程,爬升將近1千公尺,絲毫沒有妥協的餘地,只能一步步慢慢往前進。



途中跟冠迪哥提到昨晚我有跑去喜多麗斷崖看星星,冠迪哥說他昨晚本來也想找我去的,但他以為我已經睡著了。


團員怡婷




行走在步道間,由於是背風面的關係,只穿兩件薄薄的排汗衣也不覺得冷。不久後經過4.7K附近,這裡有被稱為風口的南大武展望點。從這裡可以觀賞到南大武山的整個山貌、斷稜以及2942峰大崩壁之一部份,若有雲海的景觀,則更顯壯麗。風口下方就是落差極大之斷崖,此處有警示牌與繩網保護,觀賞時不宜太靠近,否則不小心掉下去,萬丈深淵底下就是瓦魯斯溪底。

眼前那座尖聳昂然,海拔2841公尺的南大武山,因為名氣不如北大武山,加上步道狀況不佳,落差大(從瓦魯斯溪河床起登,落差達2600餘公尺 ),也就人跡罕至!自然而然的,步道狀況變得不明,也就使它更加登臨不易了!屏東縣泰武鄉的排灣族稱南、北大武山之稜 線為 Kavulungan,意指最大;北大武山主峰為 melimiligang,意為夢幻之美的;神社所在地為 valuku,意為凹處。站在峰頂遠眺平原、海峽、 日出、雲海、晚霞,美境極處,實言「無價」。






一開始團員們的步伐比較慢,走了約一個半小時,早上8:20左右,一顆千年紅檜神木,在一個轉彎處倏地出現在眼前,四周叢生羊齒蕨,神木頂端依舊枝葉茂盛,絲毫不顯蒼老。直挺的樹幹拔地而起四十公尺,刻劃著歲月的痕跡,不知已經歷過多少歲月與風霜。樹幹粗大,需十幾人伸張手臂才能環抱得住,此處海拔2480公尺,從檜谷山莊到這裡,落差大約280公尺。



幾位團員留影於大武神木旁~


早上8:30左右,經過5.5K里程木樁~








上午9:20左右,經過6.3K最後水源地,一滴滴的水源從長滿綠苔的岩壁上汩汩滲出,如天使小童在尿尿一般緩緩滴落。過水源地之後便順著乾溪溝前進。



檜谷水源從6.3K最後水源地開始,經過兩公里傾瀉一千公尺,到達海拔一千五百公尺處進入較平緩的溪床而轉向西北, 繼續淌流十二公里來到一個叫做"好茶"的地方,就被人取名叫做"隘寮南溪"。有隘寮南溪就有隘寮北溪,此兩溪匯合之後改名"隘寮溪"一起流入三地門,河道彎曲鋪出一片優美的山谷平原。此後隘寮溪又流到里港跟"荖濃溪"會合, 又被當地人稱之為"二重溪"。這二重溪淌流六公里之後與"旗山溪"會合,按理應該稱作"三重溪"才對,可是它的新名字卻叫做"高屏溪"。


過最後水源地不久,會經過一處崩塌地。


過崩壁後沒多久會看見巨大倒木,需順著樹幹陡上。


早上9點半左右,經過6.5K里程木樁~


北大武山最著名的鐵杉林,每顆鐵杉都是渾然天成,就像是山水潑墨畫裡面的樹一樣!












抬頭望見整片鐵杉林~













早上10點半左右,抵達稜線上叉路指標牌,取左往北大武三角點,右方箭竹叢中可見通往南大武山之山徑,但路跡不明!從這裡到山頂三角點之前,會翻過幾座上下起伏的假山頭,會有橫渡拉繩岩壁,也會在瘦稜的箭竹林中穿越。



上了稜線後,鐵杉如同春筍般的茂出,歪歪斜斜各顯姿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原始山林風味。美麗的鐵杉施展各自優美的姿態跟我們打招呼,有藍天和雲海為的襯托,隨便拍都很美啦!




稜線上展望東南方,可知北大武正聳立在中央山脈主脊的最南端一枝獨秀。















生長在稜線上不知名的高山植物~


東側的雲海底下是台東地區,西側則是高屏地區。


上午10:50左右,經過一處岩壁地形,只要抓好繩子踏著岩壁上的凹痕小心通過,雖然鐵牌上寫著小心斷崖,但基本上安全無虞。



幾處危險路段已有善心人士幫忙架設繩網確保安全。







北大武主稜線上的鐵杉林~




藍天、雲海、鐵杉~



團員亮亮和立亞




鐵杉、箭竹、瘦稜、巉岩、雲海,皆是北大武山特有的景色。




上午11:25左右,抵達8K處的"高砂義勇軍紀念碑",沿著右方的石階爬上去就可以看見大武祠了,而通過大武祠之後,也就進入了祖靈的世界。大武祠位於北大武山南脊,海拔2920公尺,上面有一座山神廟,它也是目前台灣五嶽之中唯一的神廟。這座與信仰有關的神廟,使大武山成為台灣五嶽之中,唯一具有宗教色彩的名山,也記錄著日本帝國主義者欺凌中華民族的血淚歷史。可惜神社已被破壞十分嚴重,站在保護歷史古蹟的立場,應該將之修復,讓後代子孫能夠見證歷史才是!這個問題攸關歷史與文化,值得大家來省思。


團員Lillian


團員小仕子兄


大夥兒在大武祠這裡休息吃午餐,因沒有胃口吃沖泡飯和泡麵,因此從背包裡拿出一棵珍藏已久的富士蘋果來吃,嗑完蘋果之後再泡一杯日月潭紅茶喝,如此已足夠裹腹之用。正在整理背包時,將我的mont-bell超輕量羽絨衣拿出來放到地上,因為收納好之後的外型跟睡袋沒兩樣,小仕子兄看見之後問我:你怎麼帶睡袋上來了!XD

此碑落成於昭和19年(民國33年,西元1944年),即日本投降的前一年。上層遺留象徵神社的木製鳥居及神龕,現場依稀可看出當年神社的規模,是台灣目前保存最完好的高山神社遺址。昔日的帝國統治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今日的大武神社裡面已經改成供奉百步蛇了,神龕裡頭放著一塊刻畫百步蛇圖案的石板。

碑文的內容大致敘述了興建的沿革,如今字跡已逐漸模糊,最後一行記載了落成於昭和十九年(1944),這一年是民國三十三年,也就是日本人投降的前一年,此時太平洋戰爭正慘烈的進行著,日方遭受重大的犧牲,當時身為日本帝國的一部份的台灣人自然免不了被迫參戰,在被徵召的軍人裡,原住民被組織成一支特種部隊稱為「高砂義勇隊」,專門在南洋島嶼的叢林中作戰,雖然取得了部分戰果,卻是以慘重的傷亡換來,但終究還是無法扭轉戰局,日本人為了表彰忠烈,就勞師動眾在大武山的山頂建立紀念碑。

碑碣原文:
------------------------------------------------------------------------------------------
昭和十六年十二月八日米英兩國ニ對スル宣戰ノ大詔煥發セラルルヤ皇軍精銳ハ御稜威ノ下長驅西南太平洋ニ霆擊シテ隨所ニ功敵ヲ破碎シ彼等力積惡ノ牙城ヲシテ相亞イテ慴伏スルニ至ラシノクリ我力高砂義勇隊亦貔貅ニ伍シテ懸軍實ニ數千浬勇進奮鬪或ハ硝烟彈雨ヲ冒キ或ハ瘴癘毒霧ヲ忍ヒ克ク飢渴ニ堪ヘテ其ノ任務ヲ遂行セリ而モ更ニ敵陣ニ突入ニ力竭キテ散華シクルモノノ忠烈ニ至リチハ糾クタル武夫ノ以テ龜鑑トスヘキモノアリ。
昭和十七年三月十五日第一回高砂義勇軍隊ノ編成ヲ了ル□踴躍比島ニ進攻シ米比軍最後據點タルハ「タアン」半□及ヒ彼力金城湯池ト恃ミシ「コレヒト-ル」要塞ノ攻略□□參加シテ功アリ更ニ轉戰「ニユ-キニア」ニ進攻スル□□□ナル空爆下彈雨ヲ浴ヒテ上陸ヲ敢行又沈若能ク糧粖彈藥ノ擔送ニ成功セリ而モ時ヲ移サス挺身「モレスヒ-」ニ向ヒ先遺隊トレテ強行進擊ス此ノ間千古不鉞ノ大密林ニ荊棘ヲ排シ峨峨タル懸崖ヲ攀チ「スタンレ-」ノ大險ヲ踏破シ道路構築ニ補給輸送ニ將又直接戰鬪ニモ參加セリ特ニ「ギルワ」「フナ」ノ戰鬪ニ至リテハ死山血河ト言フモ過言ニアラス地軸ヲ搖力ス砲爆撀下骸ヲ積□テ壘ト為シ血ヲ釃シテ池ト為ス而モ尚能ク第一線陣地ヲ死守シ遂ニ頑強ナル敵ヲ擊退セリ又敵ノ包圍圈ヲ突破シ行李ノ補給ニ患者ノ後送ニ人力ヲ超越シクル剛膽果敢ナル行動ヲ以テス忠義骨髓ヲ填ムル者ニアラスンハ敦力之ヲ能クセンヤ更ニ瘴癘ノ下風餐沐雨飢渴旬餘ニ及ヒシモ屈セス或ハ率先決死隊ニ參加シテ敵ノ砲兵陣地ヲ奇襲シ完全ニ之ヲ破壞シ去リ殊勳ノ如キ或ハ遠ク「ソロモン」ノ孤島ニ奮戰シ克ク
基地ヲ確得セシ功績ノ如キ其ノ豐功偉績ハ枚舉ニ遑アラサルナリ。
今ヤ大東亞復興ノ曉鐘ハ東洋諸民族ノ歡呼ト和ンテ鈜鏗トシラ坤與ヲ蔽ヘリ是ニ於テ百萬州民力朝夕仰止スル大武山上ノ靈地ヲトシ碑ヲ建テテ英靈ラ祀リ併セテ高雄理蕃史上不滅ノ榮光ヲ史實ニ傳ヘソトハ。
此議發スルヤ臺灣總督海軍大將長谷川清閣下ハ為ニ題字ラ揮毫セラル曩ニ司令官部隊長等ヨリ數回ニ亘リテ賞詞賞狀ヲ授與セラルルアリ今又總督閣下ノ知遇ノ辱フス洵ニ盛譽一代ヲ覆ヒ一門故舊餘榮アリト謂フヘシ州下官民亦踴躍シテ貲ヲ捐テテエタ助ク後進ノ士此ハ碑ニヨリテ感奮興起スル所アラハ啻ニ流芳餘韻ヲ仰クノ□ニ止マラス亦以ヲ綱常ヲ無窮ニ存スルセノト謂ラヘシ。
昭和十九年三月十五日,高雄州知事正五位勳三寺高原逸人撰。




大武神社牌樓旗竿現已被破壞殆盡,僅剩水泥基座仍穩固。鳥居的龜腹部份,旁邊有一個四方形中空之作用不明物體,另一側也有相同物體。以前的日式鳥居,目前已經倒塌,變成地上三根木頭成為山友休息的座椅,但是原住民所供奉的百步蛇神則還端坐在大武神社的神龕內(山友經過時不妨留意觀看,順便祈求山神保佑平安上下山)。


大武山神社的高度雖然比不上當時海拔最高,位於玉山主峰上的新高神社(光復後已遭破壞)但它的規模卻遠遠超過其他高山上的神社。目前整個大武山神社遺跡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是戰歿者的忠魂碑,已頃頹殘破,但碑文尚在,旁有翻譯說明牌一面,乃日軍為紀念原住民所組成之高砂義勇軍,在南洋奮戰犧牲的忠烈事跡而建。

上層則是象徵神社的木製鳥居及神龕,木製鳥居目前已倒,而神龕因為是水泥製受損不大,而在鳥居旁的「大武山祠來由碑」,所記載的碑文因為水泥剝落而無法看清,但根據昭和十八年(西元1943年)十二月所出版的【臺灣山岳 第13號】所記述的「大武山祠來由碑」之碑文內容,可得知大武山祠是做為皇紀二千六百年之紀念事業(日本由神武天皇開國至今二千多年),並加強高砂族之敬神崇祖觀念而建的。


隨著時間的流逝六十多年過去了,高聳的紀念戰歿者忠魂碑,早已斷成數截躺臥於此,目前僅存基座及碑文,詳加記載著高砂義勇軍的英烈事蹟以供後人憑弔。而此大武神社所在大武山,是南部原住民的聖山,亦是排灣、魯凱等台灣原住民祖靈歸宿之地,所以原住民成年禮的學員都會來到此地宣誓、授印,接受長老的祝福,與天地同飲成年酒,整個成年禮儀式都會在大武山英烈與祖靈、山神的面前完成。


與團員們留影於大武神社。今天在這裡又遇到了北大武的傳奇人物"楊天攢"先生,有幾位團員找他一起合照,楊大哥說今天是他第732次登頂。

楊天攢小檔案:生於1948年的楊天攢,居住在高縣鳳山市,目前是屏東笠頂興平山友協會理事長,十四年前他因有高血壓及心臟病,為了健康而登山,在民國八十三年攀上生平第一座百岳「北大武山」,持續爬山的生活,讓楊天攢的高血壓及心臟病不藥而癒,九十三年他從中華電信退休後,就已拿下北大武山第三百次登頂的記錄,成為登山界第 一,當時他也立志投身山林,上山任環保義工,為山林清理面容,並不時與山友們,為北大武山的危險路段加設安全梯、安全網等,幫助更多人安全登山。



大武山神社又稱「大武祠」,始建於西元1931年,為當時日人祭祀天照大神之處所。目前遺址所在,坐落於海拔2940公尺的北大武稜線上,距離北大武三角點尚有一公里的路程。據說當年日人預計將神社建於北大武山頂,受到排灣族人強烈反對,認為聖山受到了侵擾,但日人執意興建,卻屢次遭受雷擊,最後不得已才搬遷到現址。


大武祠過後只剩一公里的路程便可到達三角點,但這短短的一公里可不是那麼好走,除了不時需要在箭竹叢裡往前鑽,還必須翻越過三個假山頭,但此路段也是北大武風景最漂亮的地方,沿途鐵衫林立、雲海壯闊,風景十分迷人,走起來自然也會不覺得辛苦。


北大武山最著名的景致~鐵杉和雲海!


從大武祠到三角點的路程,大致是走在瘦稜脊上,奇嶙怪石加上高大鐵杉及高矮箭竹當道。必須先下至鞍部,再翻越過三個假山頭,第四個山頭就是北大武山的山頂了!從稜線上眺望北大武山,北大武的山頂遠看有一處小凹陷,非常好辨別!




走在稜線上,一路都有挺拔的鐵杉及壯麗的雲海相伴,美麗的景色令人心情愉快!




自古以來,魯凱族與排灣族人皆視北大武為聖山,而屏東平原上的人們則以之為「母親的山」。排灣族人相信,祖先的靈魂居住在北大武山上,因此視北大武為聖山。相傳每隔五年排灣族祖先會和創世神塔卡勞斯及其他神,由北大武山啟程巡視族人居住的村落是以平安,請身降臨人間,接受族人的獻祭。由於每次巡視的時間要五年,因此排灣族人便每五年舉辦祭典,做為與祖靈相見的儀式,是排灣族最重要的祭典。


極目方圓處,已經沒有比北大武山更高的山頭。美麗的原始風景與絕佳的展望,讓南岳北大武深受岳界之寵愛。


稜線上高大的鐵杉時而蒼勁時而柔美,千變萬化的姿態令人目不暇給。








壯觀的鐵杉與雲海!


進入整片鐵杉林,大夥兒好像都變成了哈比人!







到了這裡,北大武的山頭已在不遠處!


上午12:37左右,經過8.5K里程木樁(H3010m),海拔已超過3000公尺~


通往山頂的最後一段陡上,在途中遇到冠迪哥、佳純和阿準兄,他們三人已經要下山了,冠迪哥說他們在山頂等我等了一個小時還不見人影,為了要欣賞夕陽,只好拋下我先行下山了,就不陪我上去了。奶奶個熊...這小屁孩真不夠意思!不過這也沒辦法,畢竟我此行得負責壓隊,必須確保每位團員都能順利上山且平安下山。


北大武山最著名的鐵杉林,每一顆樹都是渾然天成,姿態多變,宛如山水潑墨畫裡面的樹一樣。





箭竹經常生在鐵杉林的腳下,山友鑽行於箭竹叢中,很容易忽略了舉頭三尺就有高大的鐵杉林。




姿態多變得鐵杉是北大武山的特色,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它們真的很特別!


下午1:10左右,終於抵達北大武山頂,海拔3092公尺,百岳排名092,山頂設有一根9K里程木樁,並有一等三角點。


北大武山的名字裡雖然有個「北」字,其實它是全島最南端的一座超過三千公尺的獨立山頭。如此一座不太高的山,卻是所謂的【台灣五嶽】之一, 實因其有類似泰山的氣勢,據說天氣好的時候 (通常指的是十月份), 從山頂可環視台灣南島三面的海岸線(太平洋、台灣海峽、巴士海峽)。或許此說法可能誇張了一點, 不過在北大武山的緯度上,台灣島的寬度只有77公里, 其西側有寬約37公里的高屏平原,它是一座在40公里的跨距內拔地而起的三千公尺獨立山峰。此外,從卑南主山算起,中央山脈在它的北方有長達62公里的陷落,而它的南方更是一路迆邐80公里直奔貓鼻頭入海。由此可見,北大武山果真的是雄霸南台一方,不愧被稱之為【台灣五嶽】之一。


所謂的【台灣五嶽】是指,台灣最高峰3952公尺 的【玉山】,跨新竹縣五峰鄉,尖石鄉,苗栗縣泰安鄉,台中縣和平鄉,標高3886公尺 的【雪山】,中央山脈北段最高峰3742公尺 的【南湖大山】,中央山脈全段最高峰3860公尺 的【秀姑巒山】,以及泰武鄉標高3090公尺的【北大武山】。


雲瀑,雲海、夕陽、鐵杉都是北大武極富盛名之奇觀,然而這與季節和氣候的變化有關,但是只要多來幾趟,一定有機會可以親眼目睹!


北大武山頂立有一塊木牌。大武地壘是中央山脈由切峰面形狀劃分的區域中,最南的一塊。中央山脈主脊在卑南主山後,脊梁陷落500-1000米,低伏蜿蜒70餘公里後,才又隆起標高3092的北大武山,如此大自然造化之下,北大武得以掀天拔地之姿,稱雄南台灣,名列五嶽之一,是雲豹最後的故鄉,也是玉山圓柏至南身居的角落。


團員玉春姊於北大武山頂


天氣好的話,在三角點展望,附近景觀不論是陸地、海洋或天空均盡入眼底,尤其是北面的茶埔岩山和霧頭山這一段稜線所形成的雲瀑景觀,更是一大奇觀!




今天本團除了一位團員自願放棄登頂行程外,其餘21位團員全部順利登頂!


北大武登頂紀念照,我的第20-1座百岳(笑)。


北大武山又稱大武山,屏東縣最高峰,標高3092公尺,名列百岳第90號,山頂立有一等三角點。山頂的雲海,氣勢磅礡!由山頂隔著兩道稜脈,可看見遠方的南一段稜線。前人的記錄顯示,從北大武山頂沿著東稜可一路下到台東比魯溫泉出太麻里,但路跡似乎並不明顯。


團員Lillian於北大武山頂


團員羽祺於北大武山頂


大夥兒在山頂停留拍照花了不少時間,等大家都心滿意足後,於下午1:45左右啟程下山!


下山途中回望雄偉的北大武山頭~



下山途中鑽行於箭竹叢林~













稜線上造型特立突出的鐵杉,每棵的姿態都不一樣!




下午2:40左右,經過大武祠。大武祠所在的山頭,海拔2940公尺。



天空中那個半圓形是月亮喔!



回程經過大武祠,休息五分鐘後繼續出發下山。






個人很喜歡這張照片!


簡單的枯木,不簡單的構圖感受!

























下午3點半左右,下山經過稜線上叉路指標牌。



自然而原始的鐵杉林是北大武的一大特色!









隨手拍下山徑旁有趣的高山植物~



下午4:10左右,經過6.3K最後水源地,拿出水瓶裝滿乾淨的山泉水,準備帶回營地煮晚餐和泡茶用。話說臉盆水源和檜谷山莊的水源其實是同樣的水,今天所走的路可以說就在這條溪溝南側的山坡上。




下山時經過5.5K里程木樁





眼前出現一根巨大倒木,必須彎腰從樹幹下方鑽過去。



下山時經過5K里程木樁



下山時經過4.5K里程木樁,距離檜谷山莊已經不遠了!


下山途中走在最後的幾位團員。


此時已過下午5點半,眼看夕陽即將西下,距離檜谷山莊剩下不到0.2K的距離,此時天色尚明不須用到頭燈,沒有迷路之虞,於是告知團員檜谷山莊就快到了,之後用跑的一路衝到3.8K喜多麗斷崖,抵達時已經看到許多團員聚集於此,好不容易看見遠方的夕陽正要落入雲海,欣賞到了兩分鐘不到的日落美景,也算是沒有遺憾了。


此處的落日餘暉,可用色彩繽紛來形容,隨著夕陽落入雲海,不斷變化的黃昏彩雲,以及雲霧滿溢山頭傾瀉而下的雲瀑景觀,都是非常難得的精彩與美麗。天氣好時,可平視西大武山、日湯真山的山巒美景;西眺縱橫阡陌的屏東平原;南望2942峰及南大武山之山壁被夕陽照得滿山通紅,腳底下則是雲浪拍岸澎湃洶湧,煞是壯觀!


冬日的暖陽已完全沉入雲海之中。


高山的晚霞總是比平地燦爛多彩,位於北大武山國家步道3.8k處的喜多麗斷崖,視野非常開闊,擁有270度的展望,可以眺望周邊山系,欣賞夕陽與雲海。這裡的夕陽美景總是令山友們驚呼連連、流連忘返,是攀登北大武山的重要景觀據點。






遠方的日湯真山彷彿浸浴在蒸騰的溫泉當中。






欣賞完瑰麗的夕陽晚照與壯闊雲海後,肚子也開始餓了,迅速回到山莊準備晚餐,晚餐吃了酢醬麵加咖哩牛肉調理包,並喝了兩碗玉米濃湯和一杯紅茶。睡前跟團員們宣布明天早上5點起床、6點出發下山,回到帳棚收拾整理好明天要帶下山的物品,晚上9點多入睡。


傍晚6點多,遠方可見南大武山俊美的山勢以及從屏東平原湧來的雲海奔騰的雲海!可惜南大武山的身高不足,沒有被列為百岳,也就人跡罕至了。


Day3:本日預計總行程時間4小時
檜谷山莊(5點起床、早餐、出發)→4.0K檜谷山莊叉路口→3.8K光明頂/喜多麗斷崖→越嶺鞍部→舊登山口→第二新登山口→搭接駁車下山(到萬巒吃慶功宴)→高雄→賦歸

第三天早晨五點左右起床,早餐吃了泡麵和二杯玉米濃湯,吃完早餐整理背包收拾帳篷,準備打包下山了。早上六點半左右,團員均已準備完畢,七點不到大夥兒便出發下山!


今天下山時冠迪哥特地跑到隊伍最後面來陪我湊熱鬧。



下山時再次經過喜多麗斷崖,同一地點不同時間,會有不同的風景,從喜多麗斷崖遠眺,朦朧的群山宛若剛剛甦醒。



早晨的喜多麗斷崖一景。





層層的山巒重疊在一起,也彷彿像是一幅國畫!



羽冠迪哥、佳純、阿準兄合影於3.8K喜多麗斷崖。


3.8K處的喜多麗斷崖頂,展望極佳,是看屏東夜景與日落的好地方。許多山友來到喜多麗斷崖,總會誤以為身後的那顆山頭就是北大武山,其實那只是北大武山稜線上的一個假山頭,也有山友戲稱它為「北大武前峰」,而真正的三角點可是在那稜線上遙遠的另一頭!











不知名的高山植物~




早上8點左右,抵達2.5K處木椅,在此短暫休息後繼續出發下山。



就是那個光!






下山經過到2K處,通過崩塌地時,可以俯瞰下方的深谷。


小心翼翼拉繩而下!






繼續一路陡下山徑~





回頭看見冠迪哥不知道在拍啥?



早上9點左右,下山經過1K里程木樁~


途中經過一座木橋,岩壁溪溝無水。



行走在陡峭蜿蜒的山徑,伴隨曲折的心情起伏,有些時候也只是靜靜的走著,感受自己的呼吸、傾聽自己的身體。




冠迪哥留影於崩壁上





途中經過崩塌地,可以俯見南隘寮溪的上源以及舊筏灣的巴達因石板。




看見這塊紅色牌子就表示快抵達就登山口了!







早上9點半順利下山回到舊登山口。


與冠迪哥合影於北大武舊登山口





這是通往舊伐灣的步道~


與全體團員合影於北大武舊登山口。此趟山行雖已圓滿結束,但北大武山的英姿,將永遠烙印在我的記憶深處!也希望那片原始美麗的山林景色、花草植物,一切都安好,期待他日能夠再度前來拜訪大武山!



冠迪哥與佳純留影於北大武舊登山口


紫花藿香薊
科名:菊科 霍香薊屬
別名:紫花毛麝香、墨西哥藍薊、牛屎草
特性:莖直立,全株密生軟毛。葉--葉對生或互生,卵形或三角形,質地厚,有柄,先端尖形,基部鈍形,圓鋸齒緣,葉基呈心形,兩面密生柔毛。花,頂生,頭狀花密集呈繖房狀排列,苞片先端長而尖,雌雄同株,紅紫色,花莖細長,全部由管狀花組成,深紫或淺藍色,先端五裂,花冠外側有腺毛,所以摸起來會黏手,聚藥雄蕊5,柱頭成叉狀,伸出花冠外。果,瘦果黑色,長圓柱形,有四稜,稜上有毛,有白色冠。



大夥兒踏著輕快的步伐往新登山口前進,準備回家啦!



前面的團員走的比較快,後面還有六位團員落後,有點不放心,於是過了第二段高繞的高點後,叫冠迪哥他們先走,我則留下來等後面的幾位團員。


下山途中隨手亂拍~




下山走水泥路,走到新第一登山口上來的電線桿這裡,正在休息等後方團員時,有一位別隊的老兄正要走下去,沒多久見他又走了上來,問我說停有一台怪手的登山口要往哪邊走?我告訴他那是新第二登山口,應該沿著水泥路繼續往前走再右轉下山,他道謝後便逕自離去。沒多久又見一支隊伍約從新第一登山口的路上來。








上午11:20左右,最後二位團員抵達新第二登山口,先抵達的團員們均已整理完裝備,準備搭車下山。部分團員決定順路到屏東的萬巒豬腳吃頓慶功宴,簡單犒賞自己一下,另外幾位團員因為必須趕著搭車,因此無法一起參加慶功宴。


下山途中車輛經過泰武部落牌樓(北大武之門)。


萬巒的街上有攤販在賣椰子水,一顆小椰子要50元,冠迪哥說喝這個退火,於是一人買了一顆來喝。



下山後的萬巒豬腳的慶功宴,簡單點了三菜一湯,每人分攤不到200元。





熱門文章

[轉載]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全文)

May 2023【台中南屯】地雷店食記|森鐵板燒|用餐體驗差,價格超貴卻豪無價值。小心別踩雷!!!

April, 2023【彰化芬園】步道平坦好走!彰化八卦山「挑水古道」+十八觀音步道、碧山古道O形環走

Feb, 2024【台中西區】桃太郎日本料理|隱身巷弄裡的39年老字號無菜單料理|食材新鮮、自然美味

【南投信義】丹大林道與消失的省道台16線|可徒步深入中央山脈的經典長程林道

Apr 24, 2022【桃園蘆竹】桃園四月雪|輕鬆好走的羊稠森林步道油桐花盛開

Aug, 2023【桃園大溪】桃園小百岳編號23-溪洲山步道|適合訓練腳力、還能觀賞石門水庫的山水景色

【筆記】使用 TensorFlow Keras 訓練圖像分類模型,透過 Streamlit 將模型部署為網路應用 ,並集成到 Android 應用程式上

Sep, 2021【苗栗南庄】蓬萊林道Off Road小試|雨後很爛很濕滑|二傳低底盤車勿輕易嘗試

Mar, 2024【桃園龍潭】石門山景春步道、小粗坑古道隨意走走|順遊石門水庫、黃大目豆干

文章列表

Contact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