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5的文章

Oct 21~24, 2023【晚秋の贅沢な山旅 PART②】黒部峽谷♡下之廊下|日本北阿爾卑斯山秘境健行+野營+秘湯溫泉 DAY 1(黒部水壩〜下之廊下〜阿曾原溫泉)

圖片
今天是這趟四天三夜秋季山旅的第二天,昨天在信濃大町悠閒度過了半天,今天終於要進入黑部峽谷山區了。原本是預計早上6點15分,要從信濃大町車站前,乘坐第一班巴士前往 扇沢 ,但是旅館客房太溫暖,不小心睡過頭,等到自然醒時,看了手機已經早上6點了。 這時就算再怎麼快速收拾背包衝到車站也趕不上6點15分的巴士了。雖然還有下一班巴士可以搭,但是今天的路程有點遠,得走上20公里,加上紅葉季節,如果太晚抵達露營場,可能會找不到位置紮營,所以我想還是儘早出發比較好。幸好車站前有計程車可以利用,只是必須多花幾千塊日幣消災就是了。 在觀光季節,最早一班由 扇沢 開往 黒部ダム ( 黑部水壩 )的巴士是早上7點30分發車,所以只要需抓個50分鐘的乘車跟買票時間,大概早上6點40分左右,從大町車站前搭上計程車就沒問題了。 洗漱完畢,整理好背包後,將房間鑰匙放回旅館櫃檯的籃子裡,然後走路到車站前面,叫一輛計程車前往 扇沢 (車資大約8000日幣上下)。走在路上可以看見遠處三千公尺級的高山,都已經覆上了新雪,預告著今年的雪季即將到來。 早上7點左右抵達 扇沢 ,買了一張前往 黑部水壩 的單程電氣巴士車票(1,800日幣),然後將登山計畫書投遞進箱子裡,走上二樓排隊等待搭車。果然不愧是紅葉季節,車站二樓裡面,整整四排的排隊區,已經排滿了登山客和觀光客。 扇沢 其實就是 立山黑部阿爾卑斯路線 的長野側起點,是觀光客很喜歡造訪的地方,只是一般觀光客不會曉得,站在黑部水壩頂部欣賞放水時,在那 日本規模第一 的水壩後方之溪谷深處,竟然隱藏著一條少為人知的登山步道。 相關參考連結 下ノ廊下を含む活動日記一覧(YAMAP) 登山ルート情報 - 阿曽原温泉小屋 立山黒部アルペンルート|公式サイト アルピコ交通|路線バス 扇沢線 くろよん(黒部ダム)ーその手に未来をー|関西電力 2021年の番組~最後の秘境・黒部源流紀行【小椋久美子が黒部川の“最初の一滴”を目指す旅】 【下の廊下】黒部峡谷の断崖絶壁を命懸けで歩く(前編) 【下の廊下】落ちたら終わりの絶景登山道(後編) 【テント泊登山】断崖絶壁30kmの道、黒部峡谷の歴史を歩く|旧日電歩道-下ノ廊下-水平歩道 【全篇】『黒部峡谷探検』1927年|「フィルムは記録する」より ‘Film IS a Document: NFAJ Historic Film Porta...

Oct 2025【宜蘭冬山】羅東林業文化園區散步|一座活的百年工業地景博物館

圖片
某個陰雨綿綿的下午,我前往宜蘭某家木製品家具店,想找尋能對看眼的物件,可惜最終探詢無果。於是趁著還有一些時間,轉往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散步,這裡以前稱為 羅東林場 ,應該也是較多人耳熟能詳的名字,就算沒去過也應該有聽過。我以前曾經來這附近好多次,對面非常有名的林場肉羹也吃過,但說來也慚愧,今天卻是第一次來造訪這裡。 羅東林業文化園區 不僅是宜蘭縣的一處重要觀光景點,更是一座承載台灣百年林業史興衰的活博物館。其核心價值超越了單純的公園休憩,而是將一個完整的工業生產地景,透過精心的保存與活化,轉型為具備歷史敘事、生態教育與文化傳承功能的獨特場域。 園區的前身,是1924年(大正13年)成立的「 羅東出張所 」(後稱 羅東林場 ),其設立的唯一目的,便是作為 太平山 珍貴檜木資源下山後的集散、貯存與加工基地 。(註:說到太平山, 翠峰湖 和 台灣山毛櫸步道 ,都是秋季非常推薦前往的地點) 園區佔地約20公頃,規劃有十餘處主題館舍 。在2024年,園區迎來了其設立的100週年紀念,這一百年不僅見證了林業技術的演進,更映照了台灣從日治時期至戰後,乃至當代環境意識抬頭的社會變遷 。 園區的價值不僅在於宿舍、鐵道、貯木池,這些保存的硬體設施,更在於它完整保存了林業的空間敘事,從山林(太平山)到平地(羅東)的運輸鏈,以及從原木(貯木池)到製材(工廠)的加工鏈。 貯木池,無疑是羅東林業文化園區的地理與視覺核心。這片廣大的水域 ,曾是存放著從太平山運下來、等待加工標售的珍貴檜木之場所 。如今,貯木池的功能已然轉變。沿著池畔建置了完整的環池步道,成為串聯園區各大展館、同時兼具生態觀察與歷史教育的動線 。 步道沿線設置的「林場時光廊道」,是理解園區歷史的關鍵。透過近年來歷史調研的豐富成果,廊道上的圖文展示了從日治時期「松欏之味」到戰後「松羅曼波」的發展脈絡,內容橫跨產業興衰、技術演進乃至林場員工的育教娛樂與生活百態 。 太平山是羅東林場的起源,太平山因為蘊藏著極其豐富的 扁柏(Hinoki) 、 紅檜(Meniki) 等珍貴林業資源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營林局於1914年(大正3年)派員深入勘查,發現這片廣大的檜木林,隨即展開積極的伐木運材規劃 。 然而,初期的運材方式極為原始。自西元1917年(大正6年)起,是利用宜蘭濁水溪(今蘭陽溪)進行「管流」 。木材從土場順流而下,運送至溪北的宜...

Oct 2025【台中豐原】市定古蹟「營林所臺中出張所宿泊所」新開幕|對林業史有興趣的也可以來逛逛

圖片
在台中豐原,有一座規模不大,卻靜靜見證中部林業百年發展脈動的全檜木造日式宿舍群,它曾是林業人員往返八仙山林場與豐原出差時的重要落腳處,也是臺灣林業發展的重要見證者。 時光回到日治時期昭和二年(西元1927年), 營林所臺中出張所 〈八仙山林場之前身〉從石岡土牛遷移至豐原,底定了近半世紀八仙山斫伐事業之集散及行政中心位置。隨著斫伐事業穩定經營,為提供林業人員差旅住宿及官員磋商業務,於昭和 6 年底啟用宿泊所,此即今日我們所見宿泊所之原由。 戰後,在八仙山林場時期,宿泊所改稱招待所,到 1960 年代八仙山伐木事業結束,後林務行政中心又轉移至東勢,原招待所功能逐漸式微,成為一般員工的宿舍並逐漸荒廢。 直到2015年,它被指定為 臺中市市定古蹟 ,從2022年開始,歷經三年的整修後,現在以「 營林所臺中出張所宿泊所 」的名字重新開幕,邀請人們來感受百年木香與林業記憶。首展 《源起・宿泊》 ,從2025年8月29日起開放民眾免費參觀。 「 營林所臺中出張所宿泊所 」建於西元1927至1930年間,過去為八仙山林場時期提供日籍職員及來訪官員住宿的重要日式建築。一樓為應接室,二樓為座敷,昔日可遠眺貯木池,具備通氣二樓突出地板設計、造型雨庇托架、戶袋與雨戶等特殊構造,展現珍貴日治時期木構建築特色 。 為了讓民眾深入認識宿泊所,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於113年委託逢甲大學余風副教授進行歷史調查、訪談及森林鐵路遺跡現勘,蒐集宿泊所與 八仙山林場發展 的脈絡與故事,作為規劃 《源起・宿泊》 為主題策展的素材,透過宿泊所現有日式建築風格的空間,以動態光影呈現 八仙山林場 的場景,帶領民眾彷彿回到當時的林業現場,深刻感受林業歷史的獨特魅力。 宿泊所內亦規劃專區作為「 山林製造 」品牌賣店,提供多樣特色商品,包含臺灣原生植物盆栽、土肉桂茶以及二葉松國產材等文創品,並特別開發推出宿泊所開幕限定商品--土肉桂氣泡水與土肉桂按摩油,豐富的選品讓民眾在參觀古蹟之餘,也能帶回象徵自然與林業文化的獨特紀念。 其實這裡光是建築本身就很有特色,保留了歷史的樣貌,讓人可以感受到過去的歲月痕跡。當我走進這座承載著百年林業史的日式建築群時,迎接我的,不是古蹟的塵封感,而是一股濃郁卻溫和的木頭香味。這氣味彷彿是一把鑰匙,瞬間開啟了通往過去的感官通道。 陽光穿透和式拉門的格窗,在腳下的木地板上灑下斑駁的光影,而窗內你能捕...

文章列表

Contact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