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月, 2014的文章

Jan 2025【日本東北】溫泉三昧之旅④ 在大雪飄落的雪國,追尋秘湯之宿與極上美食(福島~探訪豬苗代湖、磐梯山、會津若松城&千年古湯 蘆之牧溫泉)

圖片
今早6點半起床,準備7點去使用昨天事先預約好的貸切露天風呂,這是「御宿萬葉亭」的名物,每一組住宿客人可以免費使用40分鐘。庭園裡的半露天的風呂,有兩個浴缸,一次只能容納最多三個人同時使用,左邊圓形的浴缸水溫很高、右邊橢圓形的浴缸水溫較低。雖然旅館裡面也有露天浴池,但是早晨享受一下這個庭園裡的露天風呂,也是一種特別的享受。 細密的雪花輕輕飄落,落在庭園的樹木和灌木叢上,覆蓋上一層柔軟的白色。原本翠綠的植物,此刻都披上了銀裝,枝條低垂,彷彿在向雪國的冬天致敬。 遠處的樹林,也都被白雪覆蓋,形成一片靜謐的雪白世界。偶爾,一陣微風吹過,樹枝輕輕搖晃,雪花便如柳絮般飄落,在空中舞動。我泡在熱氣氤氳的溫泉浴池中,早晨的寒意逐漸消散,而欣賞著這如詩如畫的雪景,身心都得到了徹底的放鬆。 聽聞中之澤溫泉的溫泉源自百年前的一場驚天動地的災難,根據我在旅館裡看到的白板資料,那場災難就發生在西元1888年,也就是明治21年的7月15日。某天的夏日清晨,本應是寧靜祥和的,卻被一連串不祥的預兆打破。從幾天前開始,大地就隱隱作祟,到了7點左右,地鳴聲愈發劇烈。早上7點45分,一陣劇烈的搖晃襲來,還沒等眾人回過神,便聽到一聲震耳欲聾的轟鳴,只見磐梯山的方向升起了一根巨大的柱狀物! 這根由岩石、土壤和水蒸氣組成的巨柱,扶搖直上,直衝雲霄,那景象,簡直就像是電影裡的末日場景!據說當時的景象如同「日食」發生一般,天地瞬間陷入一片黑暗。緊接著,夾雜著火山灰和被岩漿加熱的水蒸氣的「熱雨」傾盆而下,這場「熱雨」引發了大規模的土石流,不僅摧毀了沿途的村莊,更將河流截斷,形成了三個新的堰塞湖。而這三個湖泊,就是如今大名鼎鼎的檜原湖、小野川湖和秋元湖。 白板上那張手繪的「會津磐梯山爆發」示意圖,生動地還原了當年的場景。磐梯山被炸掉了一大塊,山腳下的村莊被夷為平地,原本流淌的河流被截斷,形成了三個巨大的湖泊。這幅景象,讓人不禁感嘆大自然的威力,也對當年受災的民眾感到深深的同情。 然而,這場災難卻也孕育出了新的生命——溫泉。白板上寫著:「中之澤溫泉,從江戶時代開始就是湯治場」。據說,這裡的源泉來自安達太良山的火山口,直線距離約7公里。沼之平地區在過去還是人們採集硫磺的地方,這裡出產的硫磺純度高達99%,品質極佳。 這裡的溫泉,屬於酸性泉,自古以來就以其強大的療效而聞名。泉水源自地下水與天水、加上活躍的火山活動交互影響的...

2014.2.15~16【積雪期の能高越嶺古道西段・テント泊】雪が降り積もる南華山を登頂!雪山巻き込み作戦は大成功♪

圖片
能高越嶺古道 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南側,由中央山脈脊樑國家步道之奇萊能高安東軍段,北接合歡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太魯閣國家公園,南接中央山脈脊樑國家步道之丹大山列段,東以台14線銜接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西起霧社,沿著塔羅溪上行、越過南投縣與花蓮縣交界的中央山脈能高鞍部,而後下木瓜溪抵達花蓮,全長約83公里,是早期往來台灣東西部的捷徑,為日人警備道中最寬闊、平穩的一條,也是日治時期重要的三條重要東西向道路之一(另外兩條為八通關越嶺道與合歡越嶺道)。 步道海拔介於1,689公尺~3,263公尺之間,擁有不同層次的植物林相分布,植物生態由高山寒原生態系、針葉林生態系至針闊葉林混生生態系,植物種類大致為玉山箭竹群落、高山杜鵑、台灣冷杉、台灣鐵杉、紅檜及殼斗科及樟科植物等。動物資源有山羌、台灣獼猴、松鼠、大赤鼯鼠、白面鼯鼠、石虎、華南鼬鼠等。 能高越嶺古 道對於台灣東西向輸電建設有著功不可沒的影響。早在日治時期,日人即著手興建東西向輸電線路工程,但因二次大戰而中斷;直到台灣光復後的民國39年,台電為了將台灣東部充足的電力供給至西部地區(木瓜溪沿線設立了銅面、清水、初英三座水力發電廠),於是沿著能高越嶺道拓建步道,進行東西高壓線路工程。線路由銅門至霧社共架設327座巨型鐵塔,其間每隔10公里設置一處保線所,共8座(以越嶺道原有駐在所為基礎),以便維護管理。此一創舉在當時被譽為"電力的萬里長城",促使電力傳輸跨越了中央山脈的阻隔,對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有重大的貢獻。 民國39年7月,台灣電力公司,當時的總工程師孫運璿先生,負責重新勘查測量能高越嶺路,展開正式動工建設東西高壓輸電線,同年10月先以半年時間,拓寬整建能高越嶺步道,並在越嶺路沿途每隔約10公里設立「保線所」,做為架設東西高壓輸電線的基地。由西至東共有雲海﹙舊名尾止﹚、天池﹙舊名能高﹚、檜林﹙舊名東能高﹚、奇萊﹙原名﹚、磐石﹙舊名阪邊﹚、龍澗﹙舊名瀧見﹚及銅門,工程完竣後,保線所成為維護電線人員的宿舍。 民國40年11月,這條台灣動力的新動脈終於完成,東西長達四十餘公里,被譽為「 電力的萬里長城 」,由花蓮縣秀林鄉的銅門村,橫貫中央山脈,到達南投縣仁愛鄉霧社附近的萬大,將東部立霧、初英、銅門、清水等水力發電廠的剩餘電力,源源輸送到西部。 多年來,能高越嶺道作為台電「東電西送」輸...

文章列表

Contact

名稱

以電子郵件傳送 *

訊息 *